答案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样。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分享一下我的了解。本文主要内容有
1 OLED屏幕频闪是什么情况,对人有什么影响
2 OLED屏幕发展出所谓无频闪的历史进展
3 OLED屏幕所谓的无频闪是不是真的无频闪
黑鲨2手机发布,全局类DC调光剑指OLED屏幕的频闪伤眼问题。一时间小米魅族华为纷纷表示跟进。而之前却鲜有人知,这是为什么呢?
手机屏幕的频闪会对人造成影响。人的视网膜可以感知到200Hz频率的闪烁。而OLED手机采用的是240Hz。往往是某个亮度之下开启。有的手机全部都是。按说240Hz高于200Hz,人是感觉不到的,所以很少有人提及,OLED手机的销量也节节攀升。但是卡着及格线,还是有敏感的用户可能会感觉到。长时间使用容易加剧视疲劳,甚至偏头痛。而传统的液晶屏幕手机基本都是1000Hz以上,远远超过200Hz的及格线。就几乎不可能被感知了。感觉不到更疲劳,也就没有明显的影响。
2018年,黑鲨发布了黑鲨Helo手机。我的一个哥们借了一台给我。后来送给我,我又抽送给观众。
我在黑鲨helo评测的时候测试低频PWM触发百分数,发现没有。开启白点值功能是全局类dc调光,闪烁波动基本忽略不计。不开还是30%以下亮度触发240Hz的低频PWM调光。而苹果x的白点值功能也没听说全局dc。于是我询问黑鲨工程师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他们做降低白点值是希望色温改变,色彩也不紊乱。当时思路是做HDR,白点会变,容易发生偏色。开启这个功能可以让HDR模式下,每一个白色还是白色。会修图的朋友都知道。确定图片里面原本白色的东西为白色,可以修正整个图片的色温,防止白平衡偏移。黑鲨就是这个思路,维持HDR下的色准。结果色彩管理芯片接管之后就不触发低频PWM了。我当时很激动,不触发低频PWM,就意味着敏感的人也不会感觉到视疲劳加剧了。于是我做了一个视频讲解,说明了这个情况。
之后黑鲨宣传的人找到我,想借用我的视频。我就免费给了,强烈建议黑鲨宣传和推动这个功能。这是一个大卖点。看我的视频。跟黑鲨宣传用的视频就明白了。黑鲨也多次感谢我。实际上只是他们的工程师不懂宣传。功劳都是人家工程师的。我还介绍了实验室的朋友,用示波器做参照测试。最终黑鲨选择用相机卷帘快门法演示。就是发布会的样子。
黑鲨Helo,是第一部实现无低频PWM还不造成明显偏色的OLED手机。
随着黑鲨2的发布会宣传,低频PWM的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小米,华为,魅族等厂家纷纷宣布跟进。OLED屏幕的历史开始改写,改写者,是黑鲨。即便没有我这个每期视频都测试PWM触发档位的小up,没有给黑鲨提建议,黑鲨也大概率会自己发现。
但是其他厂家跟进的情况是另外一条路线。如果不是黑鲨跟pixelworks定制的图像处理芯片,类DC调光在低亮度的时候,OLED独立的三色子像素由于电流太小不好精准的控制,会出现色彩不均,偏色,灰阶丢失等问题。我在黑鲨2的评测里面做了对比展示。
上图可以看到,低亮度下,小米9采用低频PWM,色彩表现良好。而黑鲨的类DC调光依然表现良好。只是默认色温冷了一些。而下面这个图片,小米9采用了类DC调光,贝壳处非常明显的发生了色彩断层,过度不均匀。还有偏绿。
这张图片更明显。小米9的暗色变化的非常突兀。目前跟进的厂家还是添加开关来实现全局类DC调光。无法改变偏色的情况。只有类似黑鲨独立芯片的方式才能做到。采用低频PWM也就是为了解决低亮度色彩不均的问题。闪烁叠加在一起,人眼看着就均匀了。
提到软件开关的方式,就不得不说魔法师蛋小丁了。他是最提倡革掉低频pwm的人,没有之一。他第一次提到频闪的解释,是一加3之后,2016年。
我是从一加3评测才开始关注OLED频闪,之后每一个OLED评测都做触发pwm百分数的测试。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频闪测试,是2017年。比蛋小丁晚的多。而国外的NotebookCheck网站测试频闪比我们俩都早。
当时我还不认识数码圈的人,呼吁关注消费者的声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是靠蛋丁一个人呼吁,让消费者关注进来。蛋丁的影响力比我强百倍,不过依然有限。闪烁保护app是在他刷内核之后才兴起。作者跟我也熟。这些都非常小众,知道的人很少。可以说量变没有达到质变。蛋丁呼吁多年,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爱否其实也关注过,他们主笔搜一加辣眼睛的资料,找到我在知乎上的一篇频闪的文章,觉得是当时最详细的。那是2017年。
爱否找到我了解细节,我也希望借助爱否来推动。但是爱否做双盲测试,没有人准确分辨OLED辣眼睛。于是持谨慎态度。我非常理解,继续在自己的每一个节目里做测试,提醒敏感用户注意。我们都不如蛋丁的声音坚决。
黑鲨这次才真的进入大众视野,引发质变。并不是蛋丁推动的,而是黑鲨工程师做的。主要功劳应该属于黑鲨。他们跟蛋丁做的dc内核并不是一个路线。是靠独立芯片做到的。靠软件的应该都是随蛋丁的脚步。没有解决色彩均匀的问题。很难真正推广。低频PWM出现之前,类DC调光就有抹布屏的说法。比如小米Note2。蛋丁也是基于这个考虑,呼吁LCD永不为奴。因为当年OLED屏幕怎么都有影响。
蛋丁至少在2018年就明确提出高频PWM和DC才是未来。高频PWM其实才是更好实现的方式。我是在2017年提出的,当时还不认识蛋丁。实际上蛋丁应该更早就有成熟的想法。我们俩是独立探索的。后来我们认识后交流了很多,我跟他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
直到黑鲨helo,是第一个做到类DC还不偏色的OLED。用相机的卷帘快门来展示低频PMW,在评测里面好像是我第一个用,不过我最早是看央视节目了解的,也不是我首创。在我之前用过的人多了。而且是不准确的,受曝光参数影响。要摸清楚相机的卷帘快门才能用好。具体原理是贴吧大神指点我之后才找到探索方向。我从快门式3d眼镜里面找到灵感,找到了很多参考的资料,一点点完善测试方法。一开始有很多猜测都不准确。我第一次用相机法测试就通宵改视频。去年认识的蛋丁。看到黑鲨的成果,我想最开心的不是我,而是他。所以大家调侃他改变了OLED历史,也是告慰他一直以来的努力。但其实真正改变的,不是他,也不是一个人。
你们看到一点点的成果,都是无数人共同努力换来的。现在OLED做类dc调光的道路有两个。一,内核改变低频pwm触发亮度。色彩还是不均匀。二,硬件芯片控制色彩均匀度做到全局类dc无副作用。还有很可能即将出现的三,高频PWM。除了DC容易出现偏色不好做,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说的类DC之所以叫类DC,因为不是真的DC无频闪。
我们仔细看这个类DC的波形,可以发现是60Hz的波动,还是有波动的。但是波动深度只有10%左右。由于波动性太小,所以即便频率低,人眼也不觉得这是闪烁。而PWM的波动性是100%,占空比小了以后,灭的时间长,亮的时间断,这样的闪烁就更容易被人感知。敏感的人就能察觉到。
真正的DC无频闪就是去掉了60Hz的小波动,变成几乎一个直线。低频下波动特别小,或者波动大了频率特别高,都不容易被发现。波动越低越好,频率超过200Hz以后是越高越好。
那么这个60Hz能不能算无频闪呢?
根据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出具的灯具标准,波动深度100%的情况,频率应该大于1250Hz。最好是大于3125Hz达到人类感知的“无频闪”。而低频100Hz以内的,应该达到8%以下的波动深度。
当然了,这是灯具的标准,手机屏幕不是灯具,不会长时间的观看使用。按照灯具标准,240Hz波动100%的频闪是高风险。所以黑灯玩OLED手机,把屏幕当光源就是妥妥的的高风险。但是类DC调光下,8%左右的闪烁百分比,依然在低风险的警戒线上,屏幕亮度低一些就可以从低风险跳到高风险。我们依然不建议黑灯玩手机。如果非要玩的话,推荐程度DC LCD》高频PWM LCD》类DC OLED》低频PWM OLED。如果出现高频PWM,推荐度可以高于类DC。所以随着大家对频闪的重视,高频PWM的出现也只是早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