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偷听”,是无端的猜疑,还是大数据时代的“后遗症”

2019-03-19 19:35发布

随着315晚会AI智能机器人的传销骚扰电话之后,让更多人意识到自己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而紧随其后,就有IT之家在3月18爆出了美团和饿了么有窃听协议的嫌疑。而早在2018年11月中旬,上海的孙女士在和同事闲聊时提到想喝CoCo奶茶,而神奇的是打开饿了么App之后,在推荐商家首位居然是CoCo奶茶,而在此之前,两人从未在饿了么_上购买过CoCo奶茶,并且未在手机上搜索过相关信息。

北京一位用户也在2018年11月14日,跟朋友闲聊说想吃鳗鱼饭,之后打开饿了么应用,推荐位顶部恰巧显示着家鳗鱼饭的外卖店,此时距离他上次下单鳗鱼饭相隔23天。难道是巧合?这位用户在第二天又进行了测试,在没有打开应用的情况下大声说想吃披萨,随后打开饿了么之后推荐位也出现了披萨店。

为此怀疑有偷听嫌疑,自己的经历发布到网上,也有十几位相同的网友表达这种情况数见不鲜。而这件事一经网络,也引来许多网友的好奇心,纷纷进行测试,根据测试证明,不仅仅是饿了么能够智能分析用户对话,美团、天猫,也一样拥有此功能,而如果当把麦克风权限关闭以后,则不会再继续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使网友们都不淡定了,还有网友说:“会不会有偷拍功能,那以后都不敢拿手机上厕所。”

随即美团和饿了么也对此事进行正面回应,否认了的“偷听”行为,认为这只是网友的无端猜测,APP不存在该行为。

虽然说美团和饿了么对“APP偷听”行为进行否认,在APP是否存在“偷听”用户行为,目前还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并且业内观点也不统一。

有的人认为:“你都没进入应用,怎么偷听?脑洞太大了吧!”也有的人认为:“这不是大数据的作用吗,我觉得还挺正常的,打开某宝什么,推荐的东西也是我最近逛的一些物品。”但是既然有人反映“偷听”事件,那其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有句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

所以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的信息暴露在外界之下,用户的信息已经越来越“透明化”,甚至可以说已经没有隐私可言了。

那对于此次事件,你有什么样的看法,留言出来,让我们一起讨论吧!​​​​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7004078437852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