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 | 人工智能,通往奴役!

2019-03-15 22:22发布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据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由自动化造成的工人失业率将在9%至47%之间,而且职业本身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我们是否仍应相信传统的经济叙事,即大机器生产必然会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2019年2月21日,《评论汇编》杂志网站刊发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名誉教授、英国历史与经济学院研究员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评论汇编》:通往奴役的人工智能之路

张国玲/编译

图片 |网络

世界各地的调查显示,人们希望获得稳定的工作,同时梦想着一种没有辛劳的生活。 “机器人的崛起”凸显了这些期待之间的张力。据估计,在不久的将来,由自动化造成的工人失业率将在9%至47%之间,而且职业本身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然而自动化也承诺将人类从多种形式的强制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机器是对人类的威胁,还是解放人类的手段?”这一古老命题又一次浮现出来。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机器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即使世界人口增加了七倍,人们的工作时间还是减少了,实际收入增加了。富裕国家的生产率(每小时工作产出)是1831年的25倍之多。经济学家声称,自动化系统,无论是否以机器人的形式呈现,都只会增强而不是破坏人类工作的价值,正如人类和一台性能良好的计算机合作仍然可以在国际象棋中击败性能最优的计算机一样。他们还补充说,机器不能取代那些需要人与人接触、身体灵巧性或非常规性决策工作,至少不能在短期内取代。因此,在未来的工作模式中,总会有人类的一席之地。

暂且将这种大规模地重整人类工作所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搁置,问题是哪些部门的哪些工作面临的风险最大。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大卫·奥特(David Autor)的观点,自动化将取代更为常规化的职业,辅助高技能、非常规性工作。虽然对低技能工作的影响仍然相对不会改变,但中等技能工作将逐渐消失,对高技能工作的需求将会增加。大卫·奥特构建的未来具有令人不安的反乌托邦意味。科幻小说已经超越经济分析,勾勒出了这样一幅图景:少数富有的食利者享受着由多数低薪族提供的无条件的服务。

乐观主义者说:将这交给市场,让市场一如既往地创造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均衡。悲观主义者说:如果没有集体行动来控制创新节奏和类型,新的奴役制已在招手。尽管通过政策干预将自动化转移到为人类谋福祉的轨道上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应警惕哲学和伦理上的盲目性。捷克哲学家扬·帕托切克( Jan Pato ka)写道,“一个社会可以说是腐朽的,如果它的作用是鼓励一种腐朽的生活,一种沉溺于某种本质上不人道的生活。”

机器人崛起危及的不是人类的工作,而是人性本身。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48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的算法,能进行艺术创作吗? | 社会科学报

亚太地区发展4.0:人工智能的福祉与冲击 | 社会科学报

外刊 | 人工智能:未来地缘政治格局的关键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685709609431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