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出口制造业正在面临艰难的转型期,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飙升的劳工成本和环保成本,加上高企的人民币汇率不断蚕食着出口商的利润。近来的贸易纠纷,进一步加快了生产链的外移。经济学家和业界人士预测2019年春节后会有不少出口型制造业关厂,这个也触发对就业问题的担心,政府将“稳就业”提高到空前的水平。
大数据显示,农民工返乡过年的启动时间在去年十二月已经开始。建筑业与制造业景气不足,令临时工找工困难,大家索性提早返乡过年。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广东省滞留未归的农民工人数比往年多,主要是害怕一旦离开现有岗位后,春节过后寻找工作不易。
然而,制造业农民工市场供过于求的这次并没有出现。当然部分出口制造业工人,转行进入服务业,倚靠内需市场,为节后归来的农民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流,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的就业机会增长十分迅猛。有趣的是,大数据显示有高单位数字的农民工,春节过后根本没有返回城市,而是留在当地就业了。今天在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每天150元工资是很难招到低端工人的。
乡村就地就业,成为农民工劳工市场最近的一条新的风景线。国家和国企的大量投资,为乡村与城乡结合部制造出新的就业机会。相对于大城市,那里的工资仍低出2-3成,但是农民工离家近了,工作的同时享受到了部分的家庭生活。
新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对尊严、家庭看得更重,就近就业为他们带来更好的人生,所以哪怕工资低一点,生活成本也低一点,生活素质更高一点,越来越多的人还是选择接受。如果以后在农地流转上面再出现新的变化,则他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好。
农民工就业流向上的变化,为中国的消费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四五线城市与城乡结合部出现了新的消费者群体,他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但是规模庞大,增长迅速。这给吹着消费降级之风的传统消费市场,带来了一股新生力量。这个市场的商业渗透率较低,服务素质参差不齐,但是又没有太多旧的商业模式的桎梏,显示出新的商机。
四五线城市与城乡结合部地区,目前的就业市场似乎还靠政府与国企的资金投入拉动,如何将此变成一个可持续的民营企业主导的新增长模式,还需要时间来证明。政府倡导的乡村创业能否形成新的浪潮,也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过往三十年的历史表明,农民工聚集的新去处,往往是经济加速发展、涌现增长新机遇的地方。
中国经济目前正在出现消费分化的新情况,其中一个趋势,就是在传统城市部分产品的消费降级和四五线城市与城乡结合部消费升级并存。农民工就地就业,可能在经济与社会许多方面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原载于今周刊,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