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向各地银保监局发布“关于信托公司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机构违规引流资金信托产品风险提示”的函件中,明确表示,部分信托公司仍然违规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机构将客户直接引流至资金信托产品。
而在银监会所曝光的“部分为信托公司提供资金信托产品引流的第三方互联网机构名单”中,微信支付理财通赫然出现在第三名。
同时,有记者发现,在微信支付理财通中,对部分人所开放的“高端专区”内,仅2018年年中即已经开始售卖多家信托公司产品,其中不乏有华宝信托、光大兴陇信托、安信信托等入驻。
更为滑稽的是,随着银监会点名批评后,在微信支付理财通高端理财区中,信托产品也随之消失了,但是微信支付却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微信支付理财通公然违规挪用用户资金买高风险的行为,着实让用户惊出一身冷汗。
与此同时,以往微信支付账户莫名清零以及被盗等事件也被网友挖出。
有用户在论坛吐槽,自己放在微信理财通的钱被盗,千把来块虽然不多,可能拿到自己的验证码而被盗,太离奇了。
令该网友恼火的是,当诉至微信官方时,微信支付官方却一口认定是自己人为的,不予受理!
无独有偶,成都的黄女士手机被人抢走后,以为只是损失手机而已,报警后也没在意。可没想到,第二天自己的微信就收到了大量密集的交易记录,钱被大量转出,最终向微信支付平台申诉无果!
而与黄女士一样郁闷的是广东的黄先生。
2018年7月,黄先生通过微信给表妹转账,结果将87500元钱误转进了微信昵称与表妹一样的他人账户。事后,对方将黄先生拉黑后,黄先生只好找微信支付客服。
孰料,多次沟通后,微信支付的回复是:该笔资金已经成功进入对方零钱,资金支付成功后无法撤回,您可与好友联系协商退回。因为不了解对方真实身份信息,使得黄先生报案后也无法立案,对微信支付寒透了心。
此外,令网友更为寒心的是2019年初的微信支付理财通帐户大规模清零事件。
2019年1月3日上午,多位用户在微博反应,微信理财通出现bug,账户总资产被全部清零。
中午12点,微信支付理财通在官方微博向用户发出致歉声明。
不过,面对造成巨大风险,作为中国金融史上的首例,微信支付理财通的回应依然“儿戏”: 声称bug是“准备一个其他的理财活动导致”后,表示将负责人抽打并关进了小黑屋。对于具体原因、影响等的只字未提,使网友们对微信支付安全的质疑引发舆论哗然。
不得不说,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联想到近日银监会对微信支付理财通的点名,将客户直接引流至资金信托产品等的明文批评,不免令人细思极恐。
问题再回到开篇,理财通为何将用户的钱投资在信托这样风险非常高的产品呢?
目前互联网理财竞争激烈,唯收益论成为诸多互联网理财产品用来吸引用户的方法。但维持较高收益必然风险相应成倍增加。
为了让自己的平台对用户更有吸引力,理财通不得不用违法违规手段维持收益数据,其实是把资金投入到风险极高的信托里。而就是因为风险极大,所以央行才严令禁止这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无疑是用用户的钱在赌博。
及此,就不得不提到自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腾讯作为支撑业务的手游、端游收入环比的双双下滑。为了增加营收,腾讯在金融板块方面难免动作畸形,发力过猛。
虽说收益与风险是一对分不开的两面,但用户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必须对风险是知情的,一定要做好甄别,避免承担与收益不成比例的超大风险。
类似微信理财通这种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优而不惜采取违规的理财平台并不在少数,这种其实是将用户蒙在鼓里,对用户的资产不负责的行为。一旦风险爆发,风险就会源源超过用户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