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曾说“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现在回顾共享充电宝的发展,这个行业终究没能像共享单车一样,没有失败,但是衰落迹象已出。
在2017年的三月底到五月初,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小电,来电、街电、Hi电等企业相继宣布融资消息,共有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融资额约为12亿元。共享充电宝一片欣欣向荣。时隔一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光环褪去,已经有企业不断的倒下,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争论又一次被提上来。在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自己的想法就是,共享充电宝是一个伪刚需,可能有一部分能活下来,但是最终活的都不会太好。
能活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基于目前智能手机电池续航能力问题,目前快充虽然已经开始有了发展的苗头,但是发展的程度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共享充电宝是一定有市场的,但是市场规模肯定没有像共享单车那种规模,事实上共享充电宝经过3年多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共享经济风靡的这几年,共享充电宝行业没有出现一家独角兽企业,无论是街电、小电、来电还是怪兽充电,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根据问卷星的调查数据,在400位受调查者中,手机经常电量不足的占43.72%,偶尔电量不足的占53.14%,但出门习惯携带充电宝的用户仅仅占34.78%,这一个调查问卷可以反映出一个问题,共享充电宝在目前只能手机电池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前提下,还是有市场的。
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7年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规模为0.9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份额将达到3.3亿。
所以可以总结一句话,共享充电宝一定是有市场,但是相对于共享单车,还是显得要小众一些,这种资本规模和预期的市场份额远远满足不了投资人的野心。在联系上当初陈欧和王思聪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互怼,确实如陈欧所言,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街电远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但是也不能算失败,毕竟经过行业洗牌,街电发展小机柜、小场景模式还是成为了硕果仅存的几家企业之一,可以说还是共享充电宝的龙头。而王思聪说的也没错,3亿的市场份额可能在他这连小目标的分量都算不上,在他眼里这个行业确实没“成”,但是如果换到其他创业者身上来说,这种市场份额也可以了,只是盈利能力有限。
共享充电实际上还是在一个特定场景下的租赁服务业,如果周围的充电宝机柜都满了,异地归还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而且目前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太单一,只有押金、使用费和柜机广告这几项,以前在备付金没有上收的时候这些共享充电宝企业还是享受一下押金形成的备付金带来的利息,现在100%缴存以后,这一块整体的利息收入就丧失了,只靠使用费和机柜广告,盈利能力太薄弱了,目前小电已经开始跨界转型提供金融服务,相信这也是未来这个行业的最终归宿。
市场份额小,盈利能力有限,如果这类企业跨界不成功,那大多数最终还是会死掉,如王思聪所言,这口翔肯定是不用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