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散去!和美国硬刚的一年过后,一个巨大机遇正等待中国!

2019-02-24 18:37发布

2018是个黑天鹅漫天飞舞的年度,但它所覆盖出的阴影绝不仅仅体现在表面。无论是中兴、华为还是中美贸易摩擦,都让中国的制造业处于风暴中心。曾经的"世界工厂"中国将会遭受来自西方列强在制造业上越来越大的压力。除此之外,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消费分级,正营造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背景。在此大背景下,而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为例的创新机制,正在把"中国制造"引向另一个拐点。

"飞机"、"大炮"一起上

自今年以来,无论是西方世界的强硬态度,还是围绕着"中国威胁论"连续不断的话题就连续不断,西方和西方的媒体也无一把矛头指向中国制造。

行动上,中国和美国在贸易上狠狠交锋了一把,提高关税、恶意制裁,即使现在它的破坏力被一纸声明暂时遏制。但未来的国际贸易之海上,狂风暴雨随时有可能到来。

法律上,欧美国家开始制定法律,迫使制造商制造经久耐用和容易维修的家电等家居产品。西方媒体称,这是因为工业化消费品社会时代全球垃圾的增多造成了污染。而欧美立法会直接影响到中国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化问题,这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及设计都提出了新挑战。

对外发声上,美国《华盛顿邮报》11日题为《中国制造:你支付的钱多数都流向美国工人和企业,尽管标签上写着别的内容》。内容直指在欧美所售"中国制造"的商品中,至少56%的支付额流向了美国公司和员工。

一方面需要中国工厂去制造、一方面又对他们进行绞杀。那么,"中国代工厂"对他们来说意义何在?

"中国代工厂"的意义

一些美国公司从中国进口商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商品价格较低,零售时加价幅度比较大。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所支付的款项,更多是流入了这些公司,也间接地流到了它们的员工身上。

其实,美国消费市场中的商品,只有大约11%是进口的。尽管中国崛起,但这个数字15年来一直保持稳定。而零售商喜欢来自中国的商品,仅仅因为可以对它们大幅加价。

如今,美国工厂的生产率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它们的一些产品被运往像中国这样的一些地方,在中国组装后成为"中国制造"的商品。中国制造解决的,仅仅是效率的问题,并不影响他们的根。

相反,很多中国"代工厂"因为两头都露在外头,及其容易遭受到国际社会的波动,一个政策、一项法律,都会对他们造成致命性的打击。甚至从大的趋势上来看,出口订单的减少正开始侵蚀中国制造商拥有的定价权优势。

寒冬之下最坏的年代

中国一直是出口大国,但是面对现在和未来,中国原有的"出口型"企业需要考虑自己的未来。因为,除了中美摩擦、等外部国际局势的影响,中国制造自身,也遭遇着巨大挑战。

过去的一段时间,虽然欧美市场整体良好,全球的订单也相对的增加,但中国企业能够获得的新增订单不是很多,因为有东南亚工厂的竞争,使得我们的产品成本,无法通过提高价格来消化,因此,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普遍处于亏本状态。

前几年,一直被媒体所提及的"人口红利消失"这一观点,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过去一年,给工人加工资的企业不会是少数,因为劳动力稀缺,工人难招。因为世界已经变了,东南亚等地的崛起和竞争,让中国制造企业无法通过提高价格来消化不断上涨的成本,弱化了竞争力。

"30年河东,30年河西。"对于这个年代的中国企业来说,属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黄金期"已经慢慢走向瓶颈。他们要想在这个年代生存下来,就不得不考虑内销转型的问题。

消费分层下最好的年代

相比国际局势的风起云涌,"代工厂"们回到开始的地方,看到了中国的内需市场似乎有着一些天然的生机。

从宏观上讲,在中国的经济体系里,同样有三大块,一块就是出口市场;一块内需市场;一块就是投资。三者之间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内需市场的繁荣,和人民币的汇率上升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汇率的增高和内需的增加,能够天然满足出口市场的下降,三架马车就能完美平衡。如今出口市场的紧缩,给了内需一滴天然的雨露。

并且,如今的国内市场消费细分已经逐渐形成。以汽车为例,你拿着100万的钱去买车,选择的会是奔驰、奥迪、宝马或者其他中高端品牌。而我们印象中最低价格的牌子,比如说"夏利",则成为那些手里仅有近万元的消费者。它与奔驰、宝马之间的差价,代表的是中国的消费群体,等于你的收入与支出。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内的细分市场形成更多。因为它代表了风格、品味、品质、价格等多种因素,这种现象就叫做市场的细分。细分的好处,就是你要专注你要做的那个层面。只要你针对某一人群做好产品,与其他的公司进行的很可能就是错位竞争。这给中国企业的多样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中国制造"的品牌利刃

中国中产阶级的提升,就会使到中国有知识的消费群体于理性消费与柔性消费有所增长。通俗点说,消费者们不会太听厂商讲,因为他们有思想,他们还用自己的方法去想问题与分析问题。所以就会出现理性消费与柔性消费这样的需求的改变。这是种带感情、有感觉的一个消费层面。

在柔性化的市场,制造业的利润会大量下降。这个环境里面,最后品牌和通路是个很赚钱的东西。通过品牌的形成,才能准确知晓要把东西卖给什么样的消费者,而这是作为一个"代工厂"无法获取的。

但在品牌建立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这些企业的营销资源和能力不足,转型升级困难,自主品牌的影响力与生产制造能力严重不匹配。中国制造企业想要,缺乏匹配的、落地内需市场的渠道。

线下市场,由于高税费、高租金,大型连锁商超已经基本形成垄断的态势。渠道的垄断,使得其在整个流通环节获得霸权,从而产生了高昂的入场费、渠道费等。

传统电商市场,现在更多走得是将品牌店搬到线上的策略,由于流量成本愈发高昂、运营方式愈发繁杂,中小制造企业的工厂品牌难有出头之日。但诸如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的出现,为打造新通道提供了可能。

此前,这些企业之所以内需市场竞争力不足,主要是因为缺乏品牌辨识度。消费者选择品牌,一是购买确定性,购买品牌的可信度;二是购买附加值,购买使用价值之上的认同与标签。这两层关系中,可信度是排在第一位的。

基于庞大的需求量所带来的可信度,拼多多平台,已经诞生了很多消费者熟知的新品牌,不过这类品牌更多聚集在高频消费品类目,消费者频复购率高的家居、日化等类目产品,更容易培育信赖度、形成品牌印象。

扶伤的拼多多

新宝电器是"新品牌计划"二期披露的首家企业,也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制造的典型。

作为全球小家电"代工之王",新宝在过去10年间多个类目的产品出口量均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新宝有6款产品的全球市占率超过10%。业内说法称:全球每10个小家电产品,就有1个是新宝制造。

2017年,新宝电器实现营收82.2亿元,其中71.11亿元为海外收入,占比高达86.49%,国内收入为11.10亿元。国内外营收之间的7倍落差,见证了新宝于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也从侧面暴露了新宝转型升级的困难与挑战。

早在2009年,新宝便推出自主品牌"东菱电器",但品牌之路却屡遭挫折。

高昂的渠道费用和营销成本,是东菱突围困难的主要原因。

加入"新品牌计划"当天,东菱的生产线即实现"透明化生产",消费者在拼多多APP内搜索"拼工厂",即可实时观看生产制造全流程。在拼多多平台全球首发、售价仅44.63元的的家用绞肉机,是东菱首日直播的明星产品。拼多多相关数据显示:当天,共有11万人次观看了生产线直播,单品日销售量超过12000台。

并且,由于运营成本低,同款产品,拼多多平台的最终价格比其他渠道便宜20%以上。比如,新宝为某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的面包机,终端售价3088元,自有品牌除了外观稍作改变,其他用料、品质完全一致,拼多多平台的售价仅509.15元。

激发潜在需求、迅速汇聚显性需求、基于需求侧的改革…拼多多打造了全新的商品流通通道,并藉此反推生产环节。制造商的理想状态,是订单持续、稳定、长期、可控。只有这样,才能让固定成本最大化摊薄,有可控的生产,制造企业便有让利消费者的空间。因为这种可控性,工厂可以摆脱渠道、分销,通过拼多多将商品直接卖给消费者。

中国制造的远大前程

从宏观角度看,当下这轮经济大转型中,中小企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一半的GDP,提供了超过90%的就业岗位。除此之外,它们还担任着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责任。

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恒源教授所言:目前,中国制造正经历从"强制造"到"强品牌"的拐点,对于优质企业而言,这是历史性的机遇。

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头号制造业大国,201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势必能培育出一批新兴的本土品牌。而类似拼多多"新品牌计划"的创新机制,可以帮助更多制造企业顺利渡过转型期。

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工信部正在抓紧推进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工作。在全球细分市场中,有大约5000家非常优质的中小企业,是各大产业中的"隐形冠军",他们产品市占率第一或第二,能够左右全球相关市场。

"隐形冠军"们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70%以上的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另外一些成长中的企业,以后则可能会成为参天大树。如果这样的企业能够被识别出来,重点培植,会成为下一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栋梁。也能让中国人真正享受到"中国制造"下更好的消费、生活体验。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661506094189249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