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过冬,将裁员15%”的消息传出仅一周时间,滴滴的HR便已经开始开始约谈员工,沟通裁员赔偿的相关事宜。有凤凰网消息爆料称滴滴HR率先与探索多元化业务的R-Lab部门员工进行了约谈,相关赔偿方案随之流出:
“补偿一般为N+1个月,如果本周能确认,再额外给一个月补偿。这一个月补偿是滴滴给被裁员工留出找工作时间,即本周确认,三月份工资和五险一金照发。”此消息一出,一瞬间引起无数热议,大风向竟然表示滴滴厚道,裁员补偿如此丰厚?甚至流传出“滴滴员工为争抢被裁名额大大出手”的闹剧。
但是滴滴的补偿方案真的够丰厚吗?根据公司裁员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1补偿。
《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第五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也就是说滴滴对裁员的补偿是符合《劳动法》N+1标准的,而根据网上疯传的所谓丰厚补偿就是本周内确认接受裁员,则照发三月份工资。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一般公司的离职要求及流程,即便本周内确认接受裁员,员工完全离开公司也要在三月上中旬,换句话说,与正常的裁员补偿相比,所谓的分后补偿无非是多拿半个月工资,然后要面临寒冬中找工作的窘境。为了如此“丰厚”的补偿而争抢被裁员名额,显然是不够真实的。
刚迈入资本寒冬,在出行行业占据垄断地位的滴滴出行却意外披露2018年亏损成绩单,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此前,互联网巨头的“末位淘汰”还都半遮半掩,数量也多语焉不详,滴滴这次裁员算得上最明码标价的,15%的员工将被裁撤,涉及2000人,考评为D的员工不算,C也要被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