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净赚1.8亿,营收比肩华为
说到中国最牛的民营企业,很多人第一个想到华为。
2018年,华为实现了7311亿营收,按以往的经验(阿里和腾讯2018年全年财报还没公布),这个营收比BAT三家的总和还要多,单独拎出来的话,大约是恒大的2倍多、腾讯的3倍多、阿里巴巴的4倍多。
不同的是,恒大、腾讯、阿里巴巴“大当家的”都荣登过中国首富宝座,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却排不进深圳一个区的富豪榜。
但是最近,国际食品巨头雀巢公布了2018年财报,总营收为914亿瑞士法郎。
千万不要被914亿后面我们不熟悉的瑞士法郎给欺骗了,这么说吧,现在瑞士法郎兑换人民币的时价为6.75,也就是说,雀巢2018年的总营收约为6185.7亿元,和华为在同一个档位!
更可怕的是,雀巢2018年的净利润达到678.4亿人民币,平均一天净赚1.8亿!
在2018年《财富》500强榜单中,雀巢高居第69位,是全球唯一跻身前100强的食品消费公司(中国的食品公司无一家上榜!)。
作为瑞士这个国土面积不到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800多万国家的一个品牌,卖速溶咖啡的雀巢,居然营收比肩华为,怎么做到的?
雀巢只是卖咖啡的?
如果你真的认为雀巢就是一家卖咖啡的公司,你的认知需要更新了。
如果以“中国人的一天”命题作文,就会出现以下一篇流水账:
06:30 ——被定好的闹钟唤醒,美好的一天从丝塔芙洗脸和欧莱雅眼霜开始。
07: 30 ——一巴掌呼醒还在赖床的儿子,盯着他喝完雀巢全脂牛奶后交给爷爷带到幼儿园,自己匆忙冲好一杯脆谷乐倒下肚后仓皇出门上班。
08 : 00 ——送孙子到幼儿园的爷爷赶着铲屎官进食的时间回家,一包妙多乐猫粮下肚后,猫星人精神抖擞。
08:45 ——到公司后就感觉还没开始一天的工作已经浑身无力,还好公司准备了提神的雀巢速溶咖啡。
10:30——工作了大半天后口干舌燥,顺手剥开一粒办公桌一角谁过年结婚派发的徐福记喜糖和宝路薄荷糖。
12 : 10 ——罗曼蒂克的午餐时间,一杯美极土豆泥和一瓶巴黎水是必点项目。
15:30——办公室一个妹子招呼了一声点些喝的,于是一大群吃货们在美团上点了一大堆的美禄、雀巢丝滑摩卡、雀巢橙味C。
18:00——下班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赶公交车,而是到楼下的地下商城,用瘦弱的手臂拎一打银鹭花生牛奶回家,没办法,俺儿子只认这个牌子。
19:00——在厨房忙着一家的晚饭,每道菜都少不了太太乐鸡精,当然有段时间用的是豪吉鸡精。
19:45——因为老二吃掉了老大的那根五羊冰淇淋,两人在客厅吵起来了,将爷爷刚取出的雀巢冰淇淋扔到地板上。
20:30——刚生完宝宝才7个月的同事打电话过来询问这个阶段宝宝该吃什么,眼睛都没眨一下就向她推荐了嘉宝营养米粉。
21:15——上天猫、京东、宝宝树等各个平台比价,帮老爸买几盒雀巢怡养中老年奶粉。
22:00——哄着两个小祖宗睡着冲一杯惠氏中老年人年奶,上床睡觉。
第二天是阳光灿烂的周末,和几个朋友约好在星巴克见面。
这样粗略地算了一下,上面提到的雀巢品牌最少在我们一天24小时中闯入过20多次,平均每一个小时我们就用到一次雀巢产品!
这也难怪,人家可是拥有153年历史,积累了2000多个品牌,业务遍及全球191个国家的食品帝国!
雀巢帝国养成记
上面说过,由于国土和本国消费市场的限制,雀巢做大自己的路径必然是面向全球市场。
总体而言,雀巢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名和发家(1867-1922)。
1867年,瑞士药剂师亨利·内斯特尔(Henri Nestle)发明了一种将果糖和营养剂加入奶粉中的育儿用乳制品,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立了雀巢育儿奶粉公司,产品上市后广受欢迎。
1905年,生意做大的雀巢合并了竞争对手英瑞炼乳厂,组成雀巢英瑞公司,并将公司业务扩张到海外,开始在海外国家建立工厂。
一战期间,雀巢利用中立国企业的身份,大量向战场输送炼乳巧克力,以补充士兵们的营养需求,在别的企业因战争难以为继时,雀巢却得到扩张式发展,产品线涵盖了巧克力、无糖炼乳、灭菌乳、奶粉等多种品类。
第二阶段:重点突破(1929-1945)。
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累积”后,雀巢重点向咖啡、巧克力和奶粉等业务进发,并确定了打下雀巢江山的速溶咖啡等品类。
1929年,在美国的“股灾”引起欧美经济危机之际,雀巢出其不意地收购了瑞士最大的巧克力生产商Peter-Cailler-Kohler,基本垄断本国的巧克力生产。
1938年,雀巢研发出了一种保留天然咖啡味的 “纯咖啡粉末提取物”,即今天我们经常食用的速溶咖啡,在艰苦的二战战场,雀巢速溶咖啡成为镇定和提神的利器,订单量大增。
第三阶段:全面发展(1947-1973)。
二战后欧美各国经济回暖,客观上需要食品、饮料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更新和改良。
精明的雀巢又一次看到了商机,全面进入冰淇淋、速冻食品、酸奶和饮用水等领域。
1947年,雀巢收购竞争对手阿里门塔纳公司,进入烹调市场,拳头产品是“美极”。
至此,雀巢以二次大战为契机,完成了战略调整,完善了产品结构,雀巢食品帝国的雏形已现。
第四阶段:食品帝国(上世纪70年代年至今)。
上世纪70年代开始,雀巢通过一系列并购一步步组建庞大的食品帝国:
- 从1974年开始,雀巢开始持股国际知名化妆品牌欧莱雅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 1977年至2012年,雀巢有耐心地分步骤收购全球最大的眼科药品与医疗器械公司爱尔康;
- 1985年,雀巢以30亿美元收购美国三花公司;同年收购全球最大的宠物食品商喜跃Friskies;
- 1988年,雀巢耗资60亿美元收购英国糖果公司Rowntree Mackintosh,将奇巧等品牌收之名下;
- 1997年,“杀手CEO”包必达以103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美国普瑞纳公司,成为宠物食品领域的寡头;
- 2010年,雀巢以37亿美元收购卡夫披萨饼业务;
- 2012年,经过多轮谈判后,雀巢以118.5亿美元拿下新西兰的惠氏奶粉,也一举超越美赞臣和多美滋,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奶粉企业。
而雀巢的一系列的开发和并购都是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的,并且严格遵守了专注-多元-专注的可控发展模式,在此过程中,雀巢完成了开放式的企业文化建设,让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食品帝国。
中国为什么没有雀巢?
成立于1867年的雀巢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4年,香港是雀巢在中国的第一站,并于1920年在香港开设雀巢产品有限公司。
1908年,雀巢在中国的第一家销售办事处在上海启动。
1990年,雀巢在中国的第一家奶品工厂在黑龙江成建立。
1993年以来,雀巢先后在中国建设了近20家工厂,基本能在中国生产所有的雀巢产品。
从1999年以来,雀巢先后收购了太太乐(1999年)、五羊(1999年)、大山(2010年)、豪吉鸡精、徐福记(2011年)、银鹭(2011年)等我们引为傲的“中国品牌”。
这也是雀巢的聪明之处,它在中国并购一家品牌后,并不要求将雀巢两字强加给原来的品牌,所以雀巢在中国收购了这么多知名品牌,很多人到现在还浑然不知。
如今,经过多年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已成为雀巢在全球业务中除美国外最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场市场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2016年,在前期推出冰爽茶、原叶茶不敌康师傅、统一等企业的情况下,雀巢再接再励,在云南普洱启动咖啡中心,剑指中国传统茶饮料。
而面对这样一个可怕食品帝国,管理粗放、品质一般的中国互联网咖啡还在烧钱玩概念,更有一大批国内快消品巨头更是因为定位不清、布局不明或竞争力下降等原因死走逃亡。
中国为什么没有雀巢?这是值得很多中国企业扪心自问的深刻话题。
为何250起并购从没有失败过?
“麦肯锡曾声称,2/3的并购案不会成功。我们这里没有这种情况。”雀巢CEO赫尔穆特・毛赫尔说曾表示雀巢公司实际上没有一次收购是失败的。
第一,因为我们很具体和清醒地看问题;第二,我们只买本行业的企业,因为对本行业我们懂得比较多。 第三,许多公司被我收购后依然是他们自己管理。但是,我们在德国也曾把一家子公司直接整合进了德国的雀巢公司里,因为我们对德国的情况了解得更多。有些收购来的公司则先要谨慎地让它继续运行,然后再逐步整合。
我们一直说,我们要做的生意必须是我们自己也懂的,我们要做真正的企业领导。这样就避免了收购不适合我们的东西。这也是雀巢 150 来,通过成功并购不断壮大的首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