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部门发文推进两业融合,华为网易小米等成典型

2019-11-15 19:34发布

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国家发改委网站11月15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指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实施意见》梳理提出了10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典型业态和模式,包括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以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等。

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方面,《实施意见》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服务业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双向融合发展的10项可能路径。

与此同时,《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的作用。这些主体既包括产业链龙头企业、行业骨干企业,也包括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平台型企业和机构,以及其他各类主体。

孟玮介绍,从实践看,近年来各类不同企业积累了非常多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比如,华为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宝武集团、陕鼓等行业骨干企业,网易、小米等平台型企业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批极具代表性业态模式和典型路径,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也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可以说,这些多元化市场主体都已经成为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随着产业升级,制造业的一线工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在制造业企业里面,搞研发、销售等三产的人员占比越来越高。“这就是二产的三产化,也就是说制造业里面也有很多是三产人员,如今对制造业的分析不能简单化。”

彭澎说,加快两业融合,有利于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对传统制造业来说,通过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升级。比如很多传统的制造业产品,通过数字化,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实施意见》也提出,要推广柔性化定制。通过体验互动、在线设计等方式,增强定制设计能力,加强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

当前,杭州、贵阳等地也在加快推动两业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比如,贵阳近几年的大数字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今年以来,贵阳把大数据发展的重点放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

9月,杭州召开了全面实施“新制造业计划”动员大会,发布《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会上说,“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根基,是杭州确保继续走在前列的底气。制造业没有过时,而且永远不会过时”, “要实现由微笑曲线向武藏曲线的倒U形反转,关键在于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杭州在数字服务业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数字服务业以外的领域不尽如人意。因此以数字服务业带动数字制造业发展是一个重要方向,而要发挥数字服务业方面的优势,也需要数字制造业来支撑。

10月20日发布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决定,在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工作。

1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该《方案》时介绍,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将围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慢、质量不高,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不愿转型、不敢转型、不会转型”等问题,探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共性支撑平台,促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降低企业转型门槛,缩短转型周期,形成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实体经济形态,培育发展新动能。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594939335977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