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特斯拉与CATL就电池供应已初步达成协议,并有望在2020年中期签署,这就意味着松下将彻底面临“一夫多妻”的局面。不仅如此,从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的举动来看,特斯拉正逐步“侵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不止一家有这个想法。可见,若想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中取得领导地位,毋庸置疑要掌握电池技术,若想在中国发展电动车产业,毋庸置疑要“联姻”中国企业,遵守“中式”原则。
电池供应这条“链”,还是特斯拉玩得转
据悉,特斯拉已经与中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CATL达成了电池供应协议,为其在上海的Gigafactory3供应电池,并有可能扩展至其他生产设施,具体相关电池供应的最终协议有望在2020年中期签署。
不难猜测,当初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8月底前往上海,与CATL董事长曾玉群会晤了约40分钟,达成的便是这项交易,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有人欢喜有人忧”,众所周知,自特斯拉成立以来,松下一直是其唯一的汽车电池供应商,说它成就了特斯拉的“霸主地位”也不为过,但目前来看,这个局面将被彻底推翻。
为什么说是彻底?
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特斯拉只是将三星SDI和韩国LG化学有限公司(LG Chem)的电池用于其固定式储能产品,松下始终签订的是独家合同,为其电动汽车提供电池。
但就在3个月前,二者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8月,特斯拉与LG Chem转眼间达成了在Gigafactory3生产的Model3的电池供应协议,而且,这项供应协议还不是LG化学公司独有的。言外之意,特斯拉极大可能地将从其他供应商采购电池,可见,要想进军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确保电池供应是特斯拉能否在中国“撒欢儿”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其实,自今年3月以来,特斯拉与CATL的谈判消息一直就没断过,毫无疑问,随着美国对电动汽车的激励逐渐减弱,中国这片市场对这家依然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两家公司已达成的“初步协议”,也进一步证明了此观点是成立的。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你一定很好奇,日子过的好好的,特斯拉怎么突然“喜新厌旧”了?其实,这很好理解,即从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速成”就能看出点端倪。
毕竟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特斯拉却只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期的建设工作,这无疑成为了马斯克狠心“抛弃”松下的资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就目前而言,松下24GWh的电池产能是无法满足特斯拉35GWH的电池需求的,重点是松下也表示,自己将不会在超级工厂上进行任何新的投资,难怪人马斯克“另辟蹊径”。
退一万步讲,别说LG了,也别提什么CATL了,特斯拉大有可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的,你没听错,“特斯拉牌”电动车电池,想了解这件事,那就要从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成立研发实验室说起了。
事实上,早在今年1月份,Maxwell就发布了一份业务报告,在报告中指出,其目前已经完成了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的验证,并且已具备500Wh/kg的实现路径。不仅如此,电池寿命翻倍的同时,还可为电芯制造带来20%的降本效果,得益于没有中间商松下,所谓的间接效益是包含在测算成本中的,也就是说,特斯拉将全权承担或持有电池的盈亏,这样一举三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更何况是对于如此重视零部件成本的马斯克而言。
回想,在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里,特斯拉一度从一家汽车电池供应商发展到拥有三个甚至是自己制造电池的地步,可见,特斯拉“攻占”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野心,以及电池技术对于电动车市场的重要程度。
“联姻”中国企业,遵守“中式”原则
相反,CATL近些年也一直在扩大业务范围,比如,今年年初与北汽新能源、北京普莱德对2019年起始后续5年的业务深化合作签署的《中长期(2019年-2023年)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与宝马签署的价值10亿美元的电池供应合同,以及与本田签订的约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协议等等,甚至CATL还计划新建一座产能为24GWh的新工厂,并于明年上线。
不止于此,昨日(11月7日),丰田汽车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根据比亚迪发布的公告显示,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的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
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在说明一点,若想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中取得领导地位,毋庸置疑要掌握电动车电池技术,若想在中国发展电动车产业,毋庸置疑要“联姻”中国企业,讲“中式”原则。
正如,特斯拉及其他跨国车企在中国发起的“猛攻”,身为“东道主”的比亚迪自然不甘示弱,毕竟大家都懂,虽然随着补贴过渡期的结束,整个行业暂时进入到了一个“政策空窗期”,但这波电动化大潮始终没有“刮”完,特别是在整个电动化版图中占比格外关键的中国市场。
来源: 搜狐网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