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据库迎来大风口,专家称三五年内有很快发展

2019-11-09 22:10发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继国外的亚马逊大张旗鼓宣布关掉自有业务使用的甲骨文数据库后,传统数据库公司在国内的垄断也不长了。11月6日,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国内资深数据库技术专家,腾讯云数据库负责人林晓斌透露,一旦国产自研数据库的稳定性跟可靠性在银行核心系统被论证以后,将快速发展。“这波风非常快,过三五年估计就没剩多少了,估计都迁完了。”

数据库作为计算机架构的核心底层软件,当前正处在剧烈变动之中。此前,尽管多家数据库领域厂商彼此争抢市场,但传统数据库厂商的地位从未动摇,直到云计算的出现。

Gartner预测,到2023年全球3/4的数据库都会跑在云上,当前,企业正将新应用向云转移,对数据存储和计算分析的能力要求不断加强。云数据库天然具备云上灵活性,能够提供强大的创新能力、丰富多样的产品体系、经济高效的部署方式和按需付费的支付模式。

随着国内云计算厂商的兴起,国外数据库厂商的技术垄断逐渐被打破。

林晓斌说,目前国内数据库技术与甲骨文仍有差距,“技术实力上,国内还没有哪个产品可以跟甲骨文全方面打成平手。好在现在应用场景特别多,不需要真的100%打败它,只要在那个场景下服务客户需求就可以了。”举个例子,可能某一个客户并不需要100%的甲骨文能力,可能需要90%,也许在公有云和PostGreSQL就可以支持这样的能力。

国内政府部门的态度也是国产云数据库发展的一大助力。2012年,工信部就提出去“IOE”化。IOE三者均为海外IT巨头,其中IBM代表硬件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Oracle甲骨文代表数据库,EMC易安信代表数据存储。

当时,国内厂商中兴、华为在开拓美国市场时遭不公平待遇,美国以威胁信息安全为由将其挡在门外。但在国内很多关键领域,比如金融、电信、能源等IT系统几乎被IOE垄断。正是基于这一反馈及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促使工信部提出要去“IOE”,实现自主可控。

去“IOE”策略更广泛的理解是对一些核心领域要求其IT系统及设备做到自主可控,比如金融、电信、能源等领域。

目前金融行业已有成功案例。9月,腾讯云与张家港农商银行打造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上线投产。这是在国内银行首次在传统核心业务系统场景下,采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打破了该领域对国外数据库的长期依赖,响应了国家对金融核心领域技术自主可控的要求。

林晓斌告诉记者,相比之前的传统数据库,张家港农商银行还收获了降低成本的好处。原因是,之前甲骨文对网络环境要求高,需要在网络特别好的环境里面才跑的很好。国产分布式数据库不怎么吃网络,对硬件的要求变小了,成本量级级别的减少。

林晓斌说,云数据库满足最大的需求就是成本需求,“以后压力小的时候就缩回去,压力大的时候就快速的扩容”,云数据库一般按使用时间收费,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

目前,互联网及游戏行业基本都用了云数据库,此后,其他公司也将快速跟上。

“这三五年过完以后,风口就过去了,”他告诉记者,数据库替代工作“前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做了快10年了,后面就是水到渠成。”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52EQBVYX】获取授权信息。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5724139297348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