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新华社上海11月7日电(记者马晓燕)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催生了技术变革。随着智能时代降临,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5G网络等技术正在颠覆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加速改变着我们的消费习惯。
十年前,普罗大众可能很难想象,汽车不需要司机也能在路上安全行驶,身处几十公里之外就能操控家中的地暖,无人机还能飞进千家万户为人们摄影、摄像。
正在上海举行的进博会上,多款最新科技和产品在此实现“全球首秀”。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三五年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娱乐、物流、出行又会变成什么样?
一起走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这些新奇展品中看看未来趋势吧。
黑科技帮你“智能运动”
在品质生活展区,一款连体运动衣吸引不少观众围观。外观看似“平平无奇”,“黑科技含量”非常高。
图片由参展商Easy Motion Skin公司提供
据介绍,这款名为Easy Motion Skin运动衣将高科技纤维和传感器融为一体,通过电脉冲刺激肌肉收缩和松弛,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也能让用户达到训练、塑形、康复的效果。
运动衣控制器还将用户运动数据传至社交网络,用户能随时随地制订运动计划、查看运动成绩。
电脉冲运动衣源自德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职业运动员群体和一些康复保健机构。
当然,电脉冲运动衣并不能取代运动,而是为人们提供了健身和康复的另一种选择。
不用排队、赛跑也能“逛”故宫
不必长途跋涉、排队买票去逛博物馆,在家中或者教室里即可如身临其境一般欣赏展品。将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运用到博物馆的数字化典藏领域,即可实现这一目标。
夏普联手富士康把这一体验带到进博会展台上,触动超高清电视屏幕,即可移动画面,欣赏到每一个细节。
进博会的夏普展台,这是8K超高清屏幕展现的画作。新华社记者马晓燕摄
8K分辨率达到7680×4320像素,是目前主流高清电视分辨率的16倍,所能呈现的画质已接近肉眼亲见的效果。8K技术是目前电视视频技术的最高水平,也将是未来视频产品的发展方向。
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知名博物馆早已开始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夏普、富士康也计划与中国的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合作,共同打造8K超高清艺术典藏,使人们远程“逛”博物馆的同时也能有浸入式体验。
你的快递小哥可能是架无人机
在服务贸易展区,一架黄色无人机模型格外显眼。
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DHL)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带来了这架用于国内首条城市无人机配送航线的全自动智能无人机模型。
DHL无人机取货后离开智能柜。图片由参展商DHL公司提供。
今年5月, DHL与科技企业亿航共同发布了中国首个全自动智能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首条航线起始于广东省东莞市寮步服务中心,DHL定制无人机载重飞行约8公里,将货物送至松山湖片区的智能柜。
无人机送货途中。图片由参展商DHL公司提供。
据介绍,智能无人机物流方案主要适用于城市中短途末端(如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其优越性在于大大缩短配送时长,简化配送过程,还能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和能耗。因此,无人机配送已经成为大型物流企业构建智能物流系统的必然选择。
会飞的汽车看好中国哟
来到汽车展区,这辆会飞的汽车不容错过。
进博会上,Aeromobil公司展示会飞的汽车。新华社记者马晓燕摄
斯洛伐克Aeromobil公司联合创始人斯蒂芬·克莱恩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发可以飞行的超级汽车,于2017年推出AeroMobil 4.0版本。
这款车在陆地上的时速可达161公里,变为飞机形态后时速可达200公里;满燃料状态下,在汽车模式和飞行模式下可分别行驶875公里和700公里。
图片来自Aeromobil公司官网
近两年,Aeromobil公司携这款概念车在全球各大高端展会频频亮相,今年是第二次参加进博会。
该公司预测,中国有潜力成为飞行汽车应用领域的领军者,并且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飞行汽车等私人飞行器将在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进博会上最红的它 梦想上火星
自从德国半导体公司英飞凌研发的人形机器人Roboy亮相进博会科技生活展区,就一炮走红成为馆内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英飞凌研发的人形机器人Roboy。新华社记者马晓燕拍摄
Roboy拥有近乎完整的机械人体,不但会笑、会脸红、会卖萌,还时不时给观众送上暖暖的拥抱,非常可爱。
据展商介绍,Roboy搭载了发达的神经网络系统,也就是英飞凌的半导体器件,因此被赋予听觉、视觉和感知功能。Roboy胸部集成了具备语音识别功能的麦克风,肩部配置有磁性传感器,手部也嵌入了雷达传感器。
11月3日,在科技生活展区,德国英飞凌公司的机器人Roboy已完成调试。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目前,Roboy已经学会了蹬三轮车、识别人脸、做出不同表情,并进行简单对话。
按计划,2020年,Roboy还能进行基本的医疗诊断。未来,更高版本的Roboy双脚还会搭载雷达传感器,学会像人类一样走路,甚至有望登陆火星参与科研项目。(记者:马晓燕;编辑:孙浩、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