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联合主席埃里克·施密特发表文章,寻求应对人工智能挑战、保护国家安全、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的方法,并提出了美国应开展开源军事研究以赢得人工智能竞赛的看法。近些年,世界各国越发重视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方面的研究。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深思考,人工智能与军事的未来结合前景如何?人工智能又能为军事领域带来哪些变革?
近期召开的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专门开设了专题对“人工智能与未来战争”进行研讨。在研讨会上,专家们详细回答了上述问题。
“军事活动具有典型的非线性、适应性、涌现性和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人工智能算法为应对这些复杂性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工具,成为军事革新的有力推手。”陆军指挥学院教授沈寿林大校首先发言。
在沈寿林看来,“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算法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算法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但随着不同学派算法的不断完善、不断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将在不断解决、应对战场复杂性问题的过程中,在推进军事革新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比如,人工智能可以推动军事装备自主化。人工智能算法让军事装备能够像人那样感知、推理、决策,从而具有自主能力,提高了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还能推动指挥决策高效益。美国“Maven计划”首批算法部署在美国非洲司令部,有效提高了无人机视频和图像处理的效率,实现了打击目标的快速发现、辨识。
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所所长、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研究员朱启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人工智能正不断引发战争样式、武器装备、指挥控制、军事训练与管理等领域的革新,深刻改变未来战争的样貌。比如,无人化集群作战、有人飞机指挥无人僚机开展军事行动、各种智能化信息系统投入应用、在虚拟环境下开展军事训练等等,都已从多年前的科幻成为现实。”
“因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和深远影响近年来广受联合国军控与裁军会议、各国政要、军队将领和防务政策研究智库专家的关注。”朱启超说。
当前,无人化平台已经小规模成建制地用于实战。那么,人工智能主导的无人化趋势引发的军事革新呈现出了哪些特点和趋势呢?
朱启超指出,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可以转化为无人化的军事平台、智能化的信息系统、灵巧的可穿戴设备、功能越来越先进的基础设施,因而人工智能正在给军事领域全面赋能。主要国家军队纷纷制定武器装备智能化发展的规划和路线图,希望抓住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在不断革新军事教育训练模式,有望为大幅提升战斗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辅助作战能力等提供技术支撑。
那么,人工智能真的足够“完美”吗?未来战争中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类去执行作战指令吗?
面对这些问题,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抛出了这么一个观点:“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正义的战争应该承担着人类和平的使命,人负责做正确的事,可以保证公平正义、共同命运、安全可控。而人工智能则要正确地做事,体现出它们的快速准确、海量存储、可解释性。”他指出,战争是一团迷雾,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是不可知的。这里的不可知是不可预知、不可预测。从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来看,可预见未来的战争中存在的很多人机融合隐患仍未解决。
“如果把男性看作力量,把女性看作智慧,那么未来的战争应该是女性化战争,至少是混合式的战争。无论人工智能怎样发展,未来是属于人类的,应该由人类共同定义未来战争的游戏规则并决定人工智能的命运,而不是由人工智能决定人类的命运。究其因,人工智能是逻辑的,而未来战争不仅仅是逻辑的,还存在着大量的非逻辑因素。”刘伟说。
朱启超最终表示,如何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主动创新战争和作战指导理论,如何确定人机结合作战行动的作战重心、攻击节点和力量配比,如何明晰无人化武器运用的责任权限避免附带伤亡等等,均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总体上看,各国军队都有一种军事理论革新滞后于军事实践的危机感。(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原题:AI取代人类作战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