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亿收购Fitbit,谷歌其实是在拯救这条产品线

2019-11-03 15:04发布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提及“智能手表”第一反应无疑是苹果Apple Watch,其次或许会是三星、华米(AMZFIT)、佳明(GARMIN)、TicWatch等近年来在这一领域同样风生水起的品牌。如果不是因为谷歌在11月1日晚间,突然宣布了一笔金额高达21亿美元的收购案,可能许多人都还不知道有那么一个品牌叫做Fitbit。



当然,收购这种事情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对于像谷歌、苹果、微软这种既有钱又有追求的巨头来说,三天两头收购其他企业用于丰富自己的研发能力或是增强专利墙,也几乎都可以说是“日常操作”。

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要专门讲到谷歌对于这家智能可穿戴品牌的收购呢?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被收购的对象的身份十分特殊,二是因为本次收购案对于整个智能可穿戴市场,都可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其或将会极大冲击到目前国内混乱的智能手表行业,因此这件事也就很值得一说了。

可穿戴鼻祖Fitbit:成也智能,败也智能

虽然我们今天可能已经对廉价的智能手环和运动手表(请注意我们有意将运动手表与智能手表区别开了,欲知原因请看此前的一篇文章《你可能不知道,智能手表其实也分真假》)习以为常,但大多数人可能不会想到的是,类似的“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新潮科技产品。因为它们至少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面向公众销售了,而且价格也不算特别昂贵。



但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是直到近年来才有了“智能手环”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呢?这里面就要说到Fitbit的功劳了。因为Fitbit正是第一家将原本专业、枯燥、难用的可穿戴运动计量设备,改造成如今的“智能可穿戴”产品的企业。

回顾Fitbit的产品历史我们会发现,自从2007年推出首款超小型运动监测器以来,Fitbit几乎就是“手把手”地教会了整个行业如何去设计现代化及易用化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比如说,它们最早实现了将可穿戴传感器和智能手机无线“配对”的技术,从此消灭了早期可穿戴运动监测设备上的种种导线。又比如说,Fitbit第一个想到了“任务系统”来督促用户锻炼,将枯燥的运动-监控-统计变成了近似游戏方式的激励机制,大大增强了用户粘性。

除此之外,Fitbit更是行业首家真正将运动手环、心率手表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的企业,其至今为止参与的数十项健康科研项目算是真正为“智能健康设备”的有效性做了背书,称之为行业开拓者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Fitbit这种现代智能健康穿戴设备开山鼻祖的身份,从某种程度上其实也给其后来的没落埋下了伏笔。毕竟Fitbit最大的成就,其实是将以往专业、难用的可穿戴运动测量设备进行了易用性改造,变成了普通人也能买得起、用得会的运动手环或运动手表。可也正是这种“注重专业运动”、“专注健康管理”的思维,使得Fitbit没能在产品智能化与多功能化的方向上再进一步。



苹果Apple Watch

于是当苹果Watch OS、三星Tizen、谷歌Android Wear吹响智能手表的号角时,消费者们豁然发现,他们过去所喜爱的Fitbit运动可穿戴设备感觉就像是瞬间落伍了一样。Fitbit招牌的种种健康监测功能,轻易就被对手用成本更高的传感器配置所超过,而其智能运动管理服务在如今无需依赖手机也能独立运行的智能手表面前,更是被“秒杀”得体无完肤。更不要说本身就具备APP可扩展性的智能手表不仅能够用于运动和健康监测,还能实现许许多多让Fitbit望尘莫及的功能。因此这家老牌智能可穿戴品牌的落败,也就已成定局。

谷歌抛出的不只是橄榄枝,更是救生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谷歌其实也是击败Fitbit的“元凶”之一。但是此番谷歌收购Fitbit,与其说是趁机吞并曾经强大的对手,却不如说是谷歌的一次努力自救行为。因为堂堂智能手机巨头,这些年在可穿戴市场上可真有些糟心。



三星Galaxy Watch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今年8月发布的全球智能手表厂商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统计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44%。但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基本上都被苹果(46.4%)与三星(15.9%)两家所瓜分,排名第三的Fitbit反遭遇5.4%的份额下降,而谷歌家的Wear OS智能手表则干脆直接被划归了“其他”项,甚至没能在统计表中露脸。换句话说,如果单看市场份额,遭遇衰退以及经营陷入困境的Fitbit,甚至比努力了多年却还是没能闯出名堂的谷歌要强上一截。



为什么谷歌一直没能做好智能可穿戴设备?论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的Wear OS理论上在扩展性、安全性、第三方APP开发简易度上并不输给三星、苹果;论市场潜力,Wear OS本身就和手机上的Android相辅相成,而Android占据着全球超过80%的智能手机系统份额,照理来说根本不缺潜在客户;论价格,谷歌在Wear OS智能手表的推广上也采取了和手机类似的授权制,这使得市面上的“谷歌智能手表”既有上万元的奢侈型号,也不乏一两千元的平价产品可选。

但当我们进一步探究“谷歌手表”与苹果和三星这类产品的异同时,问题就显露出来了。因为市面上的谷歌Wear OS手表,绝大多数都实在是太过时了!举例而言,最具代表性的“谷歌手表”moto 360二代发布于2015年,至今已经四年没有推出过换代型号;索尼的Smart Watch3是他们唯一的一款Android Wear智能手表,发布于五年前的它至今没有更新Wear OS系统;华硕的Zenwatch3可能是一款相对比较新的型号,但它也已经是三年前的产品;而即便是目前市场上最新的TicWatch Pro和华为Watch 2 Pro这两款Wear OS智能手表,其所使用的硬件规格实际上也只是2016年的古老方案。放到今天来说,哪怕在基本的操作流畅度方面都无法和苹果Apple Watch Series5或者三星的Galaxy Watch LTE相提并论。



转眼间,Moto360 2nd也已经五年了

很显然,谷歌现在面临的状况就是整个智能手表生态的硬件基础远远落后于对手,从而造成所有方面的体验都被严重拖累了。而之所以硬件会落后,主要原因在于负责提供智能手表处理器的合作伙伴高通近年来也同样没有太多的亮点。Snapdragon Wear系列手表主控无论是架构、制程还是能耗比方面均远差于三星和苹果,最终也导致了整个谷歌系的智能手表体验均不如人意。

高通是有意“坑”谷歌吗?其实也不是。说白了,最终的最终,问题还是在于谷歌一直没有做好自家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推广工作。一方面对合作厂商缺乏指导和约束,导致三星及索尼等大厂浅尝辄止,摩托和华硕这样的二线厂商难撑大局,而其他的一些小众品牌又缺乏消费者认知度,自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销量上不去,作为上游供应商的高通也就没了动力继续研发,最后整个“谷歌手表”体系自然变成一潭死水,沦落为需要靠收购Fitbit自救的程度。

Fitbit变身“谷歌系”,或许能成一桩双赢生意

话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看明白了,与其说是Fitbit被谷歌收购,不如说这两家其实更像是相互需求。Fitbit需要一个成熟的智能体系为自家的产品在技术层面上“输血”,而谷歌则看中了现任世界第三大穿戴品牌的市场口碑和销售渠道。



可以想见,一旦未来Fitbit成为了直接受谷歌控制的“亲儿子”,就意味着其终于在可穿戴设备上有了一个不需要看手机与手表企业脸色的技术运用和产品发布渠道。就像如今的Pixel手机那样,未来的Fitbit手表就可能成为谷歌智能手表的“官方样本”,既能给其他合作伙伴起到明确的技术展示意义,同时也会带来生态圈内一定程度上的激励作用,如同鲶鱼一样“搅活”现在的Wear OS这谭死水。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Fitbit品牌本身在中国其实也有相当规模的业务,而这似乎也暗示着我们未来将有可能得以直接在国内买到官方出品的“谷歌手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谷歌此番收购Fitbit,是否也意味着国内的智能可穿戴行业将会迎来又一位巨头直接参与竞争?如果谷歌将来真的将智能可穿戴产品以Fitbit的名义带进国内,它是否也意味着更多谷歌旗下硬件产品的到来呢?相信要不了很久,我们就能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5495140963804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