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人遍布全国 首例区块链存证刑事案判决

2019-11-03 06:59发布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近日,上虞区人民法院借助区块链加密技术,对一起区块链存证的刑事案件进行宣判,被告人王某某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这也是全国首例审结的区块链存证刑事案件。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13日,王某某虚构“找不到老乡、钱包丢失”等理由,在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以“借款”方式骗取他人财物176起,共计骗得人民币9993元。根据公安部门前期侦查,此类案件具有明显的网络犯罪特点,被害人众多且分散于全国各地,单笔犯罪数额小、数量多。“如果将相关证据通过传统的光盘形式记录并在公检法之间流转,将可能发生光盘毁损、数据丢失或光盘内数据被篡改等情况。”上虞区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说,对电子证据进行有效的加密存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为此,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上虞区司法机关联合蚂蚁区块链团队,以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并通过后期hash值比对,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案证据的流转和比对贯穿于侦查、公诉、审判全过程,也得到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一致认可。“利用区块链进行加密存证,早在2018年就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确认,并已有了民商事案件的判决运用,但在刑事案件上运用,尚属全国首例。”上虞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相关负责人说,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司法领域,可有效解决电子数据易遭篡改的问题,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实现“电子数据向电子证据”转变。

这起案件成功审结,对于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子数据存证和审查具有重要意义。下阶段,我市各级法院还将与蚂蚁区块链团队继续探索“IOT+区块链”技术,打造可信数据采集设备,将设备计算的数据实时上链,保障存储、传输环节的真实、安全、可靠,推动电子数据真实性向源头延伸。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这样解释,可能很多人还不明白。

举例说明一下。每年秋天,学校开运动会,各班级轮流上场表演团体操。每班四五十人,每个人站在哪个位置,班主任都记着,谁想捣乱或想作弊,班主任就会把你揪出来。但是到了全市运动会的时候,场面非常大,几所学校在一起表演几百人的团体操。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记下所有人的位置。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是由每一个人记住自己前后左右周围一圈人的位置,以此来找到自己的位置。你记住了别人,反过来说明周围的人也记住了你。所以一旦你想溜或者想要捣乱,周围的人马上就会发现你站错了位置。也就是说,你与前后左右同学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无法篡改的区块。同样的,你的前面、你的后面,也都是一个个区块,每个区块之间都首尾相连、互相验证。这样一来,几百人的大场面就不会出错了。

用区块链概念来解释,校级运动会里,各班班主任记住各班所有人的位置,这叫中心式记账;市级运动会里,一群人之间互相记住位置,这叫分布式记账。区块链就是这样一种新技术,这种新技术把一堆人之间互相记小账的工作,分配给了全世界各地的电脑,于是所有的信息就被锁住了,就很难被篡改。

(原标题《网上作案176起,众多受害人分布全国各地,证据保存移交成难题全国首例区块链存证刑事案判决》。原作者周梦琪、单巡天。编辑金汉青。)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5448759948358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