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 | 创盟国际&一造科技

2019-10-31 12:36发布

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 | 创盟国际&一造科技

如果说乌镇互联网大会是这个时代赋予江南水乡的超现实主义的时代内容,那么新建筑空间则可以被定义为承载后人文主义时代人类活动的舞台。江南依旧是那个江南,是记忆中的水乡,是过去江南的生活舞台。然而,互联网与数字化改变了的不仅仅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生活形态,也正在重新定义着江南。截止2018年,乌镇已成功举办了5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千年古镇,科技赋能,大型的会展事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聚集, 超物式(Hyperobject)的综合体空间正在成为建筑的新语言,而其背后正是互联网经济的线上与线下交易、交流所产生的全新超尺度空间。

▼项目鸟瞰



用地位于乌镇核心镇区的西北角,整个场地被农宅、旅游项目以及已建成的一期展馆所包围。整个片区紧邻乌镇西栅古建筑群,在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新老区域建筑交织,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新场馆的布置,既需要考虑与已建场馆空间及功能整合的连续性,又必须考虑未来整个片区作为峰会核心区以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为引领,建设智慧化、现代化的会务会展综合配套设施发展的可能性。

▼项目与古建筑群相邻



博览中心

为应对互联网大会和未来多元运营的功能要求,展馆自南向北划分为四个展厅,既分又合,既可以在大型展会时串联使用,又可以并联单独开启从而应对未来不同规模和性质的活动。考虑独立展厅空间的空间感受和适用性,每个展厅采用了中高外低的空间断面,将主张弦梁布置于展厅中部,利用张弦梁进行起拱,实现空间需求。同时将张弦梁在顶部打开,引入天光,进一步结合结构提升空间品质。

▼空间构成分析图



利用重力产生悬链形态的屋面有很多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单就结构经济性,采用悬索或钢板带的悬垂屋面具有更低的用钢量,但柔性体系的建造控制及相应屋面的构造处理都相对复杂,与项目快速建造的需求不符,因此半刚性体系成为首选。

▼管控中心室内,采用半刚性结构



主张弦梁之间,我们创造性的提出了“悬链梁”的结构形式进行连接,这个结构形式原型来源于悬索结构,通过材料受拉让钢材的性能得以最大释放,但又不同于常规悬索结构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索形调整,我们用工字钢替换钢索,实现了材料的预找形,而将230根悬链梁统一优化为半径一致的圆弧段,大大降低加工难度并降低加工出错的几率。

▼展馆室内,采用“悬链梁”结构



屋脊张弦梁+跨间悬链梁的结构系统具有形成90×200米全无柱空间的能力,这也是设计最初的设想,但在设计后期因使用功能调整而分割成四组并置的展览空间,这使得结构系统的必要性受到了更多审视。与结合四组空间布局的门式钢架系统进行了造价、效果、施工便利性等因素的综合对比后,悬链系统仍体现了足够的优势而得以保留。

▼展馆室内为无柱空间



为了实现整个展馆的快速建造,动态模数系统和全预制装配的逻辑运用到整个展馆项目的整体表皮构建中来,全预制装配式的上部建筑结构本身已经通过8个A字柱,4根张弦梁,两段边缘弧梁,以及230根悬链梁而逐步分解成了由合理化的结构构件所对应的数学逻辑。2万多平方米的屋顶面积,约70万块瓦片,如果是现场实铺,完全无法实现工期的保证,设计创造性的采用了半预制化的方式,将传统瓦作的湿作业优化为预制化的安装单元。同步结构部分的施工,在地面将每18块瓦片组合成为一个安装单元,每个单元在屋顶只需要5分钟即可安装完毕,极大的优化了屋顶瓦片的铺设。

▼展馆外观,采用预制化装配方式





▼夜景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和剖面图



“水月红云”展亭

在展馆东侧立面,规划设计了一处线性公园,并设四处展亭。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江南园林,步移景异,身在其中,都是人与自然的存在态度。

时代精神的本身与建构文化的融合是创作的关键点,互联网与数字化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种细节当中。对于建筑学这个古老的学科而言,有不变的空间体验与意境氛围,但建构技艺本身的数字化进程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建筑范式的革新,推动着我们去关注材料建构以及智能建造技术正在改变建筑的形式生成、工艺过程以及建筑的美学创造与体验。

“水亭“、“月亭”、“红亭”以及“云亭”四个展厅共同构建了不仅仅“水月红云”的诗意画卷,更重要的是搭建实验建筑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建筑机器人实验项目群。对于每一个展亭的设计,在思考环境空间意境的同时,都分别扮演了建筑机器人实验生产的具体工艺内容。

▼鸟瞰图,四个展亭位于展馆东侧



水亭 | Water Pavilion

水亭坐落于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主场馆东侧,取红砖为材料,力图通过“机器人砖构”的智能建造工艺,实现园区的服务驿站功能。在建筑形式上借助高曲率、多肌理的砖墙,求取乌镇“水”乡之意,是为“水亭”。

水亭总建筑面积52M2,场地面积190M2。在砌筑过程中,一造科技运用了机器学习技术对砂浆的涂抹质量进行监测,实现了对建造质量的有效闭环控制。现场预制完成后所有墙体可直接进行吊装,构成了基于施工现场的预制装配一体化建造流程。全部砖墙面由建筑机器人在现场进行批量化与自动化的预制。不仅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了墙体的砌筑工作,也实现了高曲率渐变墙体形态的精确砌筑。

▼水亭外观



水亭设计借助错动的圆弧墙面对场地进行分隔,空间流动而又各自围合,体现了全新的物质形式。其中,红砖墙面以“水”为意,通过参数的调节形成了律动的肌理,并在阳光下借助光影的斑驳变化丰富了空间的质感与趣味。此外,根据所处空间的私密性,水亭各段圆弧墙面中植入了模块化的锈钢板圆筒单元,用于容纳售卖、问询、休憩、盥洗等多种功能,构成了空间中的视觉点缀,延续了场地连续开放的体验。

▼水亭分析图



月亭 | Moon Pavilion

月亭形状由三圆相切得到,双门敞开时可让月亭以拥抱的姿态面向场地,月门上布满展示柜,可供成列各色纪念品,取“月晴”的意象隐喻。双门关闭时,檐口之下的一圈座椅可承载公共休息的功能,其环抱场地的姿态让游人可以停留,即为相应月晴而来的“月阴”,两种回应场地的姿态皆体现了月亭极强的公共性。月亭总建筑面积98M2,场地面积239M2,均通过数字模型模拟建造过程,预制加工后现场快速装配,亦可拆解运输,达到可循环使用的目的。

▼月亭室内



月亭的建造采用了建筑机器人木构工艺。所有的几何构件在半月形找形中实现了木构精准铣削。让非线性的平面与木构单元形成了精准的建造对应关系。屋顶以阳光板作为屋顶材料,充分引入日光。月亭屋顶构架配合结构辅以LED照明灯带,在夜间灯光透过阳光板漫射而出,使月亭获得晶莹剔透的视觉体验,实如地上明月,呼应月亭设计的主题。

▼月亭分析图



红亭

红亭作为本次“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内景观大道中的主要节点,取主展馆之起伏之势,相辅相成,同时为互联网大道中以“智能建造”为主题的景观通廊起到点睛之用。红亭以中国传统红砖为材料,与乌镇传统中经典的青砖材料和而不同,相互映衬。其曲面拱壳取“虹”之意,一方面与主场馆屋顶的起伏感相互配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字互联的时代下,本次大会的重要引领作用和桥梁的作用。

▼红亭外观


红亭总建筑面积273M2,场地面积487M2,其形态设计从传统砖结构拱壳的找形方法入手,依托现代先进的数字算法,对超薄壳体进行精确的形态设计。红亭整体结构最大跨度40M,结构层厚度仅0.15M,在连通景观主要动线的同时,为人们登高远眺提供了可能。

▼红亭夜景



针对传统砖结构壳体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大量模板系统带来的建造速度慢、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红亭的建造中首次引入了建筑机器人3D打印这一最新的建造技术,利用机器人3D打印的预制化结构单元为壳体提供结构模板,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了此项高难度建造项目。

▼红亭分析图



云亭

云亭长约20M,宽约15M,高约6M,由建筑机器人3D打印改性塑料构件组成。其在内部划分为三个空间体量,分别为一个室内咖啡厅、两个半露天休憩平台,形成三束各自独立的伞状结构。

▼云亭外观



云亭总建筑面积139M2,采用了预制装配化生产的方式进行组装建造。主体部分在划分为400余块不同的打印构件。所有的构件通过4台建筑3D打印机器人在两周内预制完成,运往乌镇互联网大会会场进行现场装配。装配过程也同样使用到机器人定位技术,整个建造过程融合了机器人智能建造中从工厂定制到现场装配的全部流程,革命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材料的智能化生产模式。

▼云亭分析图



“游目意行,四亭四览”体现的是我们对于乌镇水乡的人文态度;“人机共建,水月红云”则是我们将整个项目融入数字化时代的具体实验与实践。

“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项目信息

设计单位: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袁烽

项目建筑师:韩力

数字建造项目负责人:张雯

设计时间:2019年3月-2019年5月

建筑面积:主馆 19466平方米,管控中心6285平方米

占地面积:主馆 18152平方米,管控中心2140 平方米

建筑:孔祥平,黄金玉,顾华健,陈浩,张浩波,李煜颖,楼宇,陶曦,金晋磎

室内:何福孜,王炬,王一飞,王拓盟,刘露文,唐静燕,崔萌萌,蒋海言

结构:张准,黄涛,王瑞

机电:王勇,魏大卫,张卿,陈正文,喻晓,陈建栋

景观:董楠楠,魏维轩,叶俊

灯光:胡国剑,强宏博,王振江,吴晓华,葛婷婷

导视系统:吴佳青,韩玥,王士卿

数字建造: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幕墙顾问:浙江省武林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都市绿创IUG

照明设计:瑞国际照明设计RDI LIGHTING

导视系统:凡璞品牌设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

绿色节能:上海舜谷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浙江大地岩土勘察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浙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亚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水月红云”智能建造亭集群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数字建造一体化单位: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袁烽

数字建造项目负责人:张雯

红亭预研团队:Philippe BLOCK,Philip F. YUAN, Xiang WANG, Kam-Ming Mark TAM, Gene Ting-Chun KAO, Zain KARSAN, Dalma FÖLDESI, Hyerin LEE, Jung In SEO, Anna VASILEIOU, Youyuan LUO, Chun Pong SO, Xiao ZHANG, Liming ZHANG, Hua CHAI

设计时间:2019年3月-2019年6月

建筑面积:水亭-52平米;月亭-98平米;红亭-273平米;云亭-139平米

占地面积:水亭-190平米;月亭-239平米;红亭-487平米;云亭-233平米

建筑:王祥、罗又源、高伟哲、韩力、孔祥平、苏骏邦、张啸、朴京达、李煜颍、王雅婷

室内:刘露雯、王炬、唐静燕、崔萌萌、李园园

结构:黄涛、王瑞

机电:魏大卫、陈建栋、王勇、张卿

数字建造:张立名、陈哲文、周轶凡、王徐炜、彭勇、姜滨

结构顾问:上海和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都市绿创IUG

照明顾问:瑞国际照明设计RDI LIGHTING

内容转自:梅吟雪飞凤

©版权声明:平台尊重作品版权,精选作品均已注明作者和来源,网友分享作品属于原作者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如需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须注明来源作者。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52120636736307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