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副院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
截至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支持1231个县次,直接建设了10.5万多个服务站点,这些服务站点是实现“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的重要通道,是农村群众参与电子商务的桥梁和纽带。
本报记者 王晶晶
在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推动下,我国农村电商成绩斐然,特别是建设的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以下简称“服务站点”)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带动农村产品销售,缩短城乡差距,助推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份考察了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后,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指示,为服务站点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副院长、商务部研究院电商专家李建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截至2019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支持1231个县次,直接建设了10.5万多个服务站点,这些服务站点是实现“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的重要通道,是农村群众参与电子商务的桥梁和纽带。地方政府和承办商一定要高度重视服务站点的建设和运营,统筹推进,让服务站点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覆盖面日益扩大,作用日益明显
中国经济时报:综合近5年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请你介绍我国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的综合情况。
李建华:一是服务站点实现了规模覆盖。已经开展了六批次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现了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前四批示范县已建成服务站点6万多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万个,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837.6万人。而且还引导邮政、供销等传统渠道,以及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建设了50多万服务站点。
二是规范了服务站点的建设。为了更好的让乡村服务站点服务农村群众,商务部印发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规范》(试行)和《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指引》(试行),对站点的选址、功能、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管理要求等做了规范。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更是把服务站点作为资金重点支持的方向,配备电脑、打印机、货架等设备设施。
三是服务站点作用日趋显现。服务站点扎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民,为农民提供了在线购物、代收代发快递、销售、缴费、出行、娱乐、资讯、创业等服务,能够让农民突破信息瓶颈,主动参与到农村电商链条中去,对于搞活农村经济,培养新农人,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重复建设,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乡村电商服务站点面临着哪些问题?
李建华:第一个问题是服务站点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随着农村电商的蒸蒸日上,部分知名电商企业都在下沉渠道,布局农村电商市场并构建自己的体系。这造成一个村子里面有2-3家服务站点,并且各服务站点之间资源不共享,各自为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个问题是缺乏对服务站点的科学规划和统筹。由于很多服务站点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属于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规定动作”。部分地方政府和承办商为了完成指标和任务,匆匆上马进行数量的建设和覆盖,忽略了质量的提升。对站点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更没有统筹产品、服务、培训等资源,让服务站点“自生自灭”。
第三个问题是部分服务站点生命力不强,沦为“僵尸网点”。很多服务站点建设后,由于站点负责人缺乏对电商的理解,加上培训不到位,承办商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没有为服务站点提供业务的支撑,造成服务站点仅仅发挥了收发快递的简单功能,造成了能力闲置。很多服务站点伴随着验收工作的结束,已经“名存实亡”,成为面子工程。
第四个问题是部分政府不重视服务站点的运营。部分地方政府出现“重电商交易额、轻站点运营”的现象,认为站点运营主要靠市场力量,政府的重心应该转到提升交易额去。试想一下,如果农村电商不能赋能农民,电子商务的成果不能惠及农民,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这就违背了国家发展农村电商的初衷。
第五个问题是服务站点的统计制度缺失。按照国家部委建设要求,服务站点应定期向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报送有关信息,并建立日常网络安全管理、考勤、假期管理、货物配送等制度。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更是要求建立后台信息管理。但是实践中,数据统计没有加强,部分服务站点无论是台账的统计和信息系统的上报都不到位,导致本地消费和销售数据白白缺失。
第六个问题是物流资质问题,避免非法营运。目前,大部分服务站点都作为快递物流网点,向农民提供代收代发服务,有的服务站点向农民收取金额不等的配送费用。如果快递物流承办商没有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那么收费就有非法营运的嫌疑。
统筹推进,数据赋能和驱动服务站点建设和运营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农村电商站点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想高质量发展,应该坚持什么策略?
李建华:首先是加强顶层设计,利用大数据赋能服务站点,建设智慧乡村服务站点。站点的运营需要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思路,从规模覆盖转到提质增效上面来。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打通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农产品上行体系、人才培训体系之间的堵点,形成资源共享,系统推进。
政府及承办商应提升大数据信息公共服务能力,赋能服务站点,对本地的消费数据进行统计,结合快递物流的信息,将农民高频次、复购率高的网购产品反馈给服务站点。服务站点负责人改变常年不变提供“老三样”的商品的局面,增加优质商品的供应,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其次是整合资源,从“一村多站”到“一站多业”。存在多个服务站点的乡村,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引导进行整合或合并建设,由服务一家转向开放共享,以免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对服务站点的业务进行迭加,拓展其服务功能,除代买代卖、代缴代存、收发快递等常规服务外,还根据本地情况增加农业资料下乡、农业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农业保险、人身保险等业务。政府和服务商逐步引导服务站点成为本地农产品上行的“中转点”和“服务枢纽”。
再次是统筹资源,开拓服务站点盈利新模式。服务站点作为直接服务于农民的实体终端,逐渐成为电商企业和商贸企业渠道下沉和争夺的战略资源。这需要地方政府和承办商为服务站点统筹资源,提供有效的业务支撑。同时,要借鉴社区电商模式,发挥服务站点的优势,通过其负责人汇总本村村民的消费需求,统一集采和配送,极大降低服务站点单独采购的成本,在释放乡村消费潜力的同时,让服务站点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最后是机制创新,服务站点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乡村服务站点要想充满活力,必须逐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不能适应农村电商需求的站点和负责人逐步退出。逐步将本地电商能人和电商大户发展成为服务站点负责人,发挥他们在销售农产品方面的优势,帮助农民将特色农产品销售出去,增加农民的收入。如融安县的新农人赖圆圆,通过服务站点服务农民,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让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提供绿色有机的高品质金橘,最终带动农民共同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