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2018年,北京R&D(研发)的强度达到了6.17%,远超一些创新型国家和地区平均2.5%的水平;美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报告里面,北京被评为高速成长的科技中心;英国《自然》杂志2018科研城市自然指数显示,北京在全球500个科研城市中连续两年蝉联全球第一。
发展成果喜人、奋斗目标催人!10月18日,2019中关村论坛举行了重大成果发布会,会上集中发布5个重大科技创新政策,北京已按下“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快进键”,朝着“2035年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这一目标大踏步前进。
瞄准痛点 助力“高精尖”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已达到1084家。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资金、人才、空间等基本要素外,企业还急需数据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支持。
此次论坛发布了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未来北京市将进一步推动一般公共数据无条件开放,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普惠数据。“在全国率先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通过特定的方式面向人工智能等企业进行有条件的开放数据。”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孔磊表示。
同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样,医药健康也是支撑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目前中关村已培育药品医疗器械企业2000余家,上市公司37家,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
“对获得批件的创新药给予3年最高3000万元支持、对医药健康硬科技孵化器建设最高每年给予1000万元支持、对国际创新资源在中关村建设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每年给予500万元支持……”此次论坛发布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可谓诚意十足,含金量满满。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认为,本次推出的措施精准支持关键环节,构筑从成果转化到临床实验、生产上市、销售推广等全链条的政策体系,同时弥补产业化短板,支持转化生产等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配套和落地转化能力。此外,政策还提供人才引进、创业孵化、空间厂房等全方位的支持,为企业保驾护航。
深化改革 为科技创新护航
“建设全国科创中心,要坚决突破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充分发挥中关村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勇气,刀刃向内,闯深水区,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把改革进行到底。”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表示。
此次论坛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创30条”),是为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更大改革动力而出台的又一重大改革文件。
与以往科技改革文件相比,“科创30条”的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国家使命、双轮驱动”,始终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定位,突出国家使命担当,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体制机制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首都特色”,突出人才资源积极性的调动,充分体现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最新改革相关要求。三是坚持“系统谋划,大胆突破”,综合考虑战略布局、人才发展、科研管理等改革措施,更加突出改革系统性、集成性,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对于突出问题和重大需求,敢于突破路径依赖,做到“应改尽改、应调必调”。
比如,北京的创新人才国际化的比例相对较低,“科创30条”明确进一步优化外籍人才引进及服务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缩减工作许可和工作居留许可办理时限。在服务保障方面,北京将积极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等服务,并在“三城一区”等区域建立外籍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搭建平台 全链条支持创新
在重大科创平台共建项目方面,围绕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操作系统、新金融孵化中心等方面,4个重大的覆盖行业全链条的创新支撑平台在发布会举行了揭牌仪式。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朝阳区政府联合华为公司建设的“北京鲲鹏联合创新中心”项目,将打造与X86体系共存的二元生态系统,建设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有望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魂”的问题,推动国产信息化整体产业发展。记者从中关村论坛获悉,华为5年内将投资30亿元发展鲲鹏产业生态,借助于整体算力的提升,高级自动驾驶将在北京加速落地。
“国家智能制造系统创新研究院”项目将以智能制造共性技术、核心关键装备和标准研制及工程化应用为重点,利用2至3年的时间,建设成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中关村企业涉外法务服务站旨在积极协助中关村企业应对海外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有力维护中关村企业合法权益,为中关村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翟立新表示,下一步,中关村论坛将进一步提升论坛的国际化程度,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拓展论坛的研讨、展示、发布和交易功能,将中关村论坛打造成为面向全球创新创业主体的综合性、开放性高端国际论坛,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共享,推动全球创新事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朱竞若 贺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