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后,汽车产销量仍延续着同比下降,但明显降幅收窄,市场局部已经出现小幅回暖。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20.9万辆和227.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16%,同比分别下降6.2%和5.2%,销量同比降幅收窄,有逐渐回暖迹象。
新能源市场受补贴退坡影响,连续第三个月下降,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9万辆和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9%和34.2%。而中国品牌乘用车,9月共销售72.7万辆,同比下降9.8%,降幅收窄,内部分化不断加剧。
已现回暖,部分车企表现一直稳健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20.9万辆和227.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16%,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2%和5.2%,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14.9万辆和1837.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4%和10.3%。汽车进入传统“金九银十”销售旺季,9月产销数据明显回升,销量同比降幅比上月有所收窄,呈逐渐回暖迹象。
乘用车市场压力仍然较大,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6.5万辆和193.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1%和16.8%,同比分别下降7.9%和6.3%。1-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07.5万辆和1524.9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3.1%和11.7%。销量降幅继续收窄。
从车型来看,轿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2.4%和12%;SUV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2.4%和9.3%;MPV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3%和22.1%,降幅较大。近几年SUV市场增速大幅下滑,个别企业如长城、奇瑞等表现给力,仍然保持平稳增长。
曾经一路高歌的新能源汽车在遭遇补贴退坡后,也开始降温,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同比下降,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9万辆和8万辆,分别下降29.9%和34.2%。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7.2万辆,分别增长20.9%和20.8%。除燃料电池汽车保持着高达7倍的增速外,其他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的风光却已不再。
数据显示,9月汽车消费升级特征明显,豪华品牌零售同比增速8%,主流合资品牌同比下降8%,自主品牌同比下降9.8%。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7万辆,同比下降9.8%。1-9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90.3万辆,同比下降18.5%,其中轿车销售146.1万辆,同比下降15.2%;SUV销售342.2万辆,同比下降18.9%;MPV销售73.3万辆,同比下降23.9%。
此外,9月车企分化继续加剧,主力车企表现平稳,自主品牌承压较大。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仍然保持销量榜的前三名,销量同比微增长。而以本田、丰田为代表的合资日系品牌表现突出,继续稳步增长。其中,东风本田前9个月销量达56.24万辆,同比增长25.2%;广汽本田前9月销量也已超过56万辆,增长8.8%,同样稳健。自主品牌方面,长城、奇瑞和比亚迪表现突出,跑赢车市。其中,长城汽车9月销量达8.27万辆,同比增长17.9%,1-9月销量达58.7万辆,同比增长6.2%。
分化加剧,四季度有望重现“正增长”
今年9月汽车终端需求逐步恢复,受“金九银十”传统汽车销售旺季带动,销量开始出现回暖迹象。9月,产销量依然呈下降趋势,但零售环比8月增长14.0%,和以往增长20%情况相比,仍为历年新低,车市消费动力仍然不足。
在中秋节、国庆长假等节日带动下,不少主机厂、经销商在“金九银十”加大了车型促销,各地大小车展等活动推出也进一步调动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9月底市场人气已明显回升。然而,消费者购买力仍处于恢复期,加上国五、国六车型切换透支的后续效应仍然存在,增幅不如往年强劲,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分化现象仍然明显,经销商承受着销量下滑、利润下降等压力,不同品牌4S店之间的盈利水平却“冷热不均。”记者在市场走访中,一家上汽大众4S店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场上,盈利能力比较好的是豪华品牌与合资日系品牌,其他品牌受大环境影响,整体盈利能力不足。”
业内人士分析称,产品升级推动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自主品牌产品档次偏低的车型竞争力下降导致需求萎缩,而部分品牌定位较高的自主品牌,因为实力较强、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更强,也表现出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在车市中一直保持着稳健发展势头。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目前合资品牌向下布局入门级市场,存量竞争白热化,自主品牌份额逐渐被挤压。自主品牌克服压力不能仅靠低价,要推动消费升级与产品提升,对未来的车型投放策略和品牌向上需更加谨慎。
那么,今年第四季度汽车销量是否会再次“翘尾”?有经销商表示,今年第四季度整体销量预计会比去年略有增长,但不会出现销量大幅拉升现象。也有经销商认为,“金九银十”、广州车展以及春节等因素对市场积极作用仍然存在,第四季度销量有望环比提升。崔东树也表示,9月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说明终端消费力正在逐步恢复,乘用车市场呈现基数改善、增速逐步企稳的特征,第四季度有望实现同比正增长。
【记者】拱千舒
【作者】 拱千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