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正在紧张比赛中
10月18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之江实验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中国通信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决赛落下帷幕。
决赛现场,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阿里巴巴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41支队伍、120余名选手参加角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潘云鹤,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滕伟等出席大赛决赛。
决赛设置技术挑战赛和创新赛两大赛道,共四道赛题,包含以“视频描述生成”为赛题的技术挑战赛和“零样本目标检测”“行人多目标跟踪”“电商评论观点挖掘”三大创新赛。
技术挑战赛“视频描述生成”是一项结合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两个技术领域的跨媒体任务,要求AI模型识别视频中的对象,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识别对象的行为,并用自然语言进行表达。对于机器来说,整个比赛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对图像内容的理解,还要将理解的内容翻译成自然语言,尤其是视频内容涉及到时序的信息,对机器来说挑战性更大。
随着社会网络和在线内容分享服务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上积累了大量的图像、视频等视觉数据,如果能够充分理解如此庞大的互联网视觉数据,将会形成一个高价值的信息库。未来,视频描述生成在人机交互、基于内容的视频搜索、帮助视觉障碍者理解视觉内容等方面都将有重要应用,使搜索更加人性化。
“行人多目标跟踪”要求选手们对园区监控、交通监控等场景中的人进行自动2D跟踪;“电商评论观点挖掘” 要求从给定的评论语料中,获取所有的方面级的细粒度属性和观点,及其所属类别和情感极性;“零样本目标检测”则要求参赛选手定位未知类对象的位置并识别该位置处的对象类别,当图片中同时含有未知类和已知类对象时,还需要同时检测出图片中的所有对象。
最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RUC_AIM3”队、浙江大学的“Ashen_one”队、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会飞的鱼”队以及国双科技的“BugHunter”队分别获得四大赛题冠军。
目前,之江实验室正围绕人工智能2.0的主要发展方向,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开展智能视觉、类脑计算、新型机器学习方法、智能无人驾驶虚拟训练系统等方向的研究,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前沿技术,解决AI领域卡脖子问题。
为了打造更具前瞻性的研究平台,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建中。该中心将以长周期、宽区域、多学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为研究方向,面向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生态保护、养老、教育、政府数据治理等主要领域应用场景,开展基础理论建构、方法工具创新、动态数据监测、因果关系与因果机制分析等研究工作。
(原标题《全球人工智能大赛余杭落下帷幕!》 新闻来源:余杭晨报 编辑: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