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几个特点的思考

2019-10-20 22:50发布

近期,央行即将推出数字货币,无论在金融领域还是在资本市场,央行数字货币这一话题都被炒的很火热。央行研发的数字货币叫做DCEP(DC,DigitalCurrency,是数字货币;EP,ElectronicPayment,是电子支付),既有数字货币内涵、也有支付工具的内涵。

对于全球首个以国家中央银行名义官方发行的数字货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未来推出以后,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可能会对现有的支付结算以及金融领域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疑问。

从官方的一些发言和讲话来看,主要有这些信息:

首先,数字货币未来是采用双层(two-tier)运营,由运营机构如商业银行向央行按100%全额缴纳准备金,商业银行将数字货币跟公众的现金进行兑换。公众所持有的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

其次,不改变现有二元账户体系,保持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方式。

第三,中国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应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替代。

第四,央行数字货币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将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

第五,为保持无限法偿性的法律地位,央行数字货币也不应承担除货币应有的四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之外的其他社会与行政职能,比如智能合约等应用。

第六,央行可通过商业银行间的充分市场竞争,不预设技术路线,实现系统优化与开发。

从上述这些外部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双层运营、无限法偿性、现有体系和政策不变、账户松耦合、注重M0替代、匿名性、货币职能、不预设技术路线

从一个普通用户视角来看,央行数字货币应该是更类似于现金。那么这样一种产品可能对现有的百姓生活有哪些冲击,又会带来哪些商机呢?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那么作为普通的商家,你是不能拒绝接受DCEP的,就像不能拒绝接受人民币现金一样。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目前像微信支付宝他们主推的刷脸支付,如果用了微信,就不能用支付宝,但是对于央行数字货币来说,只要你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须接受央行的数字货币。从这一点就意味着,线下商家的收银台上必须得具备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收单的相关设备,与此相关必然会带来商家端收银台的一次洗牌。

从匿名性角度来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匿名支付需求的。现有的支付工具,比如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都是和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牢牢绑定的,都强制要求实名认证。而采用数字货币或者现钞纸币,则可以满足匿名性需求。本身作为货币来讲,就是匿名的,所以最终决定其匿名性的其实是存储数字货币的钱包的匿名性。从央行数字货币角度来讲,必然会考虑比如采用钱包分级对应限额的体系,兼顾匿名和反洗钱需求,另外,对于纯匿名的钱包地址,央行需要具备根据历史交易记录和风险特征进行反洗钱追踪的能力,例如一些洗钱网络特征和BC交易特征等。另外,对于央行的跨境交易和外汇管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纸币可以限制携带,账户都在国内商业银行,而数字钱包是可以跨越国境线无处不在的。

从公开信息来看,我其实最期待的还是数字货币的存储和交易方面的考虑。首先,传统的现金存储在银行,是将现金交付给银行,银行以账户余额形式体现并且付息,而支付交易都是基于账户体系的。再来看看支付手段,一种是类似于基于现有银行账户体系的支付,但是这样的体验已经并不新鲜了,另一种是类似于现有纸币的模式,考虑到纸币的现金其实是具有双离线特点的,而数字货币要具备这一特点的话,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由于数字货币和钱包其实是一串数据,如果不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验证和记录,那就很难解决经典的“双花”问题,如果采用区块链方式的双花问题解决办法,等待全链的多次确认,又会影响实际的交易便捷性,总不能交易双方等待一个漫长的交易确认过程,再交货吧。从储蓄的角度来看,银行可以沿用原有的货币管理方式,变成储蓄存款进行管理,取现时通过类似ATM或者手机APP方式进行数字货币取现。

最后就是,央行数字货币钱包的管理如果采用区块链技术并实现各行互联互通的话,意味着所有交易记录都在链上,必然会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革命,很多的中间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等,将变得更加鸡肋,而央行可以直接作为业务主体参与到商业活动中,而商业银行则可能退化为理财推荐机构和商业借贷服务机构,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将会更加向差异化方向发展。

由于央行对DCEP不设技术路线,所以最终还是看哪家机构的方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必将是金融行业和支付行业的一次全面洗牌,会给行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变化。相比于号称采用一揽子存储货币,实际是美元版数字货币LIBRA,人民币DCEP最终效果如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有非常关键的影响。

无论如何,笔者认为,央行数字货币DCEP是当下市场一个重大的机遇点,作为行业各参与方,需要积极跟进和布局,未来的发展一定值得大家期待。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4984234104704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