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经济的突出代表之一,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金融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10月16日,艾瑞咨询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数据发布报告》。该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110.4万亿元。第二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5.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2.6%。伴随着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建立以及移动支付场景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2019年上半年,线下扫码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5.4万亿元。从整体来看,线下扫码支付在场景覆盖上较为完善,用户扫码习惯已经逐步养成,线下扫码支付市场也步入了稳定增长阶段。在移动支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出门都需要携带一定数量的现金。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步普及,人们进行商品交易时只需要一张银行卡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支付。
与现金支付相比,移动支付提高了消费者付款的便捷性,在无形中促进了消费。不论是购买价格高至数万元的大件物品,还是在街头巷尾购买低至几块钱的小吃,消费者只需要掏出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这无疑使得支付行为更容易发生。依托移动支付工具,目前各类与居民衣食住行有关的商业场景、公共服务场景,都能很容易地完成支付,整个商业的运行效率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从商户角度来看,移动支付具有数据营销服务功能。移动支付免去了收假币、找零等问题,有完整的数据报表方便店铺管理人员对账单进行整理,更重要的是可以收集海量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对消费者进行人群画像特征、消费习惯、消费偏好等进行数据分析,也有助于店铺经营者实现精准化营销,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除了扫描二维码付款之外,刷脸支付这种方式也逐渐兴起。即使是常用的扫码支付,也需要消费者打开app软件,输入支付金额或显示支付码,然后输入密码或指纹验证,等待确认完成支付,而刷脸付款则不需要这些繁琐的程序。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刷脸支付前景良好,其很有可能会成为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一种支付方式。不过,刷脸支付的用户隐私信息安全是否能够大得到有效保障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所在。
从金融体系的功能角度来看,移动支付的高增长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基于支付本身及相关行为产生的数据,成为企业、个人增信的重要手段。
移动支付作为通道和载体,近几年已经逐渐渗透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已经覆盖和触及存在刚性需求的交通出行、医疗社保、公共缴费、餐饮美食等多样化生活场景。基于二维码、人脸识别等技术创新,移动支付无疑正在改变零售、餐饮等行业的经营和消费形态,并成为移动支付深刻变革相关行业发展的一大缩影。
从现金支付到银行卡支付再到移动支付,支付方式的变革是迅速的。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后移动支付的市场竞争将由广度转向深度,移动支付的角色定位会从服务者转变为更有主动性的参与者,主要体现为对产品、服务等的创新。支付服务提供商今后竞争的焦点也将集中于产品的易用性、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