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的最大股东,正和其IPO的主承销商共同商议筹资事宜,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WeWork的现金流有可能在11月中旬耗尽。
新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WeWork最大的股东软银,正与WeWork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主承销商摩根大通共同商议筹资事宜,来救助现金流面临枯竭风险的WeWork。
报道提到,在目前寻求紧急融资的进程中,摩根大通在正与已签署保密协议、可能参与融资过程的100位投资者进行谈判。
9月30日,WeWork撤回了IPO申请。上述报道还称,如果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该公司的现金流有可能在11月中旬耗尽;IPO撤回以来,软银一直在与摩根大通寻求紧急解决方案。
此前已经有媒体报道称, WeWork与软银和摩根大通分别启动了谈判。软银提供了新一轮股权融资的谈判机会,但希望获得公司控制权;摩根大通提供了一份5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协议。WeWork倾向于选择摩根大通的方案,以避免其他主要股东的权益被稀释。
软银目前对WeWork的投资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摩根大通是WeWork的第三大股东。
近两个月以来,WeWork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年初,这家公司还是一名看似风光无限的科技新贵,融资后估值高达470亿美元,意气风发地计划上市。
但投资者对“烧钱”模式的不买账,在Lyft、Uber这些已经IPO的公司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招股书发布后,WeWork的受宠程度也没有和“烧钱”前辈们有多少区别。在IPO遇阻后,WeWork的估值一再下调,首席执行官辞职,随后现金流问题迅速被曝。
8月14日:WeWor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承销商为摩根大通和高盛,市场预期该公司在9月上市。
8月20日:美国投资研究公司Triton Research的分析师Rett Wallace对WeWork的招股书提出质疑,称这份招股书并未提供足够的财务数据,来为这间公司建立模型。Rett Wallace称WeWork的招股书是“混淆的杰作”。
9月6日:招股书发布后,华尔街对WeWork的IPO反应冷淡。媒体报道称WeWork正在考虑将估值下调至200亿美元,并且推迟IPO。
9月13日:媒体报道称,WeWork考虑将IPO估值下调至100-120亿美元。
9月17日:WeWork推迟上市计划,路演亦未按计划进行。
9月24日:WeWork联合创始人Adam Neumann因饱受争议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
9月30日:WeWork正式撤回招股说明书,推迟IPO。
10月11日:媒体报道称,WeWork正与摩根大通就5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进行洽谈,如果贷款并未到位,WeWork的现金可能在下个月用完。
10月15日:媒体报道称,WeWork与软银和摩根大通分别启动了谈判,软银提供了新一轮股权融资的谈判机会,但目标是一举获得公司控制权;摩根大通则提供了一份5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协议;WeWork似乎更倾向于选择摩根大通。
媒体称WeWork预计最快在本周裁员至少2000人,相当于WeWork雇员总数的13%。
高盛发布三季度财报,对其持有的WeWork股权减记8000万美元,低于此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期的2.64亿美元。
10月16日:媒体报道称,软银正与摩根大通共同商议救助WeWork。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陶旖洁,原标题《媒体:WeWork资金一个月后可能枯竭 软银正与摩根大通商谈救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