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侯海宏 首席记者 王 蕾
“刚开始共享单车快速占领市场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骑车都免费,后来是1块钱1个小时。现在基本不会再骑共享单车了,因为实在太贵了。”太原市民吕女士近日发现,摩拜单车起步价已经提高至每30分钟1元了,算下来还不如坐公交车便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共享单车也涨价了。”
事实上,除了共享单车涨价外,共享充电宝等共享产品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不少消费者无奈吐槽“共享不起”的同时,你还会为这些共享产品买单吗?
“1元1小时”时代一去不返
如今,市面上的共享单车早已不是ofo和摩拜两强的局面,已经变成美团、滴滴、支付宝三足鼎立的格局。
今年9月,美团单车、青桔、哈啰纷纷调整了太原地区的收费标准:美团单车起步价为1元,时长费0.5元每15分钟;哈啰单车起步价为1.5元,时长费1.5元每30分钟;青桔单车起步价为1元,时长费1元每30分钟……
在青年路省中研所西门附近,记者观察了10分钟,有近15人使用了附近的共享单车,几乎每分钟都有一人骑走或锁车。记者针对共享单车集体涨价情况随机访问了几位用户,他们中有的表示选择骑车一般路途不远,每次2元钱就够了;还有的表示并不知情,因为骑行已经成为习惯,所以开通了自动扣款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采访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都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月卡和季卡,平均1元1天,不限次数。有市民告诉记者,最近新入驻太原的青桔和哈啰对于月卡和季卡用户还有折扣,因此不少市民从以前的单次付费转变为套餐消费。
面对涨价市民反应各异
相比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涨价势头更猛。
10月11日,记者在太原湖滨大酒店租借了一个“怪兽”充电宝,一个多小时后,在南中环胡桃里归还时显示交费4元。相较于此前1小时1元的价格而言,已经翻了一倍。
“共享产品不是公共服务产品,价格还是由市场决定,不能指望商家一直打价格战,前期低价引流已经形成了消费习惯,面对现在的涨价,消费者又能怎么办呢?”经常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市民李小姐无奈地说。
也有市民表示这个涨价幅度可以接受。“出门在外对充电宝还是有较大的需求,毕竟2元1小时也不贵,既然出来吃饭消费、或者朋友聚会,2元钱对消费者来说算不了什么。”90后市民小孙对记者说。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大部分商家都是与共享充电宝企业对半分成。许多商家只是把共享充电宝当作一种辅助工具,许多商家的店员,只是把共享充电宝当作摆设,并无多余精力顾及。
共享经济进入相对理性阶段
前不久,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中显示,2018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500万人,同比增长7.1%。与此同时,2018年共享经济领域直接融资规模约1490亿元,同比下降23.2%。
报告同时指出,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生活服务领域共享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以摩拜单车为例,美团点评发布的2018年财报中摩拜单车业务的相关数据显示,自2018年4月4日全资收购摩拜单车起,由摩拜贡献的计入综合收益表的收入为15.07亿元。同期摩拜亦贡献亏损人民币45.5亿元,占据经调整亏损净额的一半。
红利见顶、融资减少、人工及车辆保养等成本增高……曾经靠“烧钱”引流实现迅猛发展的共享单车最终来到了“流量触底”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涨价增收成为企业不得不采取的举措。
有业内观点认为,共享经济正在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而此时的涨价潮反映出共享经济正在走出“价格战”的初级阶段。至于消费者是否接受涨价,则取决于共享企业的服务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果只盯紧涨价而在服务上没有提升标准,也许反而会“凉凉”。
省社科院的周洁认为,目前共享经济已经进入到相对理性、成熟的阶段,行业格局趋于稳定。“未来共享经济或将形成更加动态、具有差异化的定价趋势。如同网约车在高峰期、节假日的价格会实时调整一样,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也可以根据供需关系决定具体价格。”周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