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俯瞰。 苏州工业园区发布微信公号 图
6年,天演药业从初创企业成长为完成了三轮融资的生物医药潜力股;
13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从默默无闻到跻身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第一方阵;
25年,苏州工业园区从当年的一片洼地,变身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从过去到现在,从单个企业到整个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成长令人惊艳。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密码”究竟是什么?在创新成为各地争相表态意欲成为发展驱动新模式的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密码”究竟是什么?
更具体而言,园区与入驻的企业如何相依相伴,如何为对方的创新赋能?两者在相互支持与碰撞中形成了何种循环发力的创新体系?
日前,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25周年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前往园区采访调研,试图寻找上述答案。
大生态里的小生态
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拥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博士学位的武锦,2019年初进入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下称苏研院)任执行副院长。
多个中科院专家与研究人员集聚到这里,虽成立时间不长,苏研院已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做微电子这块颇有影响力的机构。
据武锦介绍,苏研院未来将打造成为江苏省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集成电路行业的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人才培养高地以及高端设计企业聚集之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苏研院初步构建了“3+1”的平台,即三个硬平台,一个软平台,涵盖芯片设计到封装到工艺及市场多个环节。
事实上,苏州工业园区近些年是将优势的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确立为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由于研发周期长、投入产出比不高,并不属于园区优势行业。引进微电子所苏研院,充分显示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做强集成电路这一产业的决心。
研究院,顾名思义,以研究创新为主体。从产品研发,到体制机制,园区都希望通过苏研院来提供创新的新能量。
苏研院的“3+1“平台在这样的愿景下得以建立。据武锦介绍,3个“硬平台”即指,设计平台、封测平台以及工艺平台。在芯片的世界里,设计、封测、工艺制造所需的软件与设备都很昂贵,而苏研院则借助于中科院的力量,通过与相关研究所和高校的充分合作获得设计软件授权、购买相关封测设备,提供工艺生产线的培训,并将这三大硬平台对入驻苏研院的企业和国内外相关的集成电路企业开放,从而形成资源共享。如此,企业既可降低研发生产成本,又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实力。
一个软平台,即市场服务平台。芯片市场中,许多创业者都是出自科研院所,技术不是问题,却并不很懂市场。导致产品技术很强,却容易落不到实处,不能与用户很好结合。
“我们目前已经组建了一支市场经验非常丰富的市场团队,专门做成一个市场平台。”武锦告诉澎湃新闻,市场人员会去到全国各地挖掘高端芯片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然后将这些市场需求反馈给苏研院核心平台引进的企业,一方面用以指导企业下一步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有产品,市场人员也可以做统一的对外推广,帮他们开拓市场。
据武锦介绍,自成立以来半年的时间内苏研院的核心平台已经入驻了七八家企业。苏研院可通过收取服务费等方式与其合作,与此同时,技术和基金入股也是双方合作的一种方式。
“有些初创企业刚入市场,就需要第一桶金,有的是缺技术,我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可以给予支持。”武锦说,“很多企业就需要初期临门一脚,我们帮一把,等企业产品出来,市场面不错,估值立马就起来了,我们的投资也就有回报了。”
某种程度上说,苏研院仿佛是一个“研究院+企业+基金创投”的综合体,一个创新的闭环在这个平台得以呈现,一定程度上,它是苏州工业园区创新生态的缩影,而另一方面,也正是这样一个个小生态才构成了园区大创新生态的全貌。
不只是企业聚集地
回忆起苏研院入驻园区之前,武锦称,她也是走了很多城市,最终决定落户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营商环境非常好,不是说着好听。园区对苏研院建设经费的支持和落实、从接洽沟通到落户仅仅一个月、招商人员全程一对一服务以及园区政府官员的专业素养之高都让武锦赞赏。
“就比如我们有什么技术攻关需要申请政府补贴,跟政府沟通时他们能听懂并理解,那么支持力度就会不一样。”武锦说。
在国内众多的开放型园区中,苏州工业园区由于其地位与多年来的成绩,其机关人员无论是学历还是薪资都属于较高水平。园区的国际化基因也对机关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像与我们对接的科信局的主管,基本上每年都会去国外一些集成电路企业考察,对于芯片研发哪些环节很关键很是清楚。当然,园区有钱、舍得投入也是非常大的优势。”武锦告诉澎湃新闻。
“想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能简单地把科技企业引进门就了事了。”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许文清曾对《苏州日报》说,过去一些地方培育产业集群,就是划一块地方,引进一批企业,提供一些简单的物业和商务服务,这其实还停留在科技地产运营的角度。“引进企业一旦‘水土不服’,配套服务很难跟得上。”
因此,苏州工业园区在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时,已经意识到介入企业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性。从过去单纯注重载体建设、引进项目为主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完善生态系统,引入资本、技术、人才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跟踪服务。产业链上有哪些关键环节?已布局了哪些企业?还需要哪些企业?这些问题均事先一一充分考量。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就是一个例子。目前该产业已经形成从孵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园区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客户、中间的第三方服务……园区里一应俱全;中试、毒理分析、伴随诊断……不出园区都能做。
“比如做DNA、做蛋白质样品分析的、做诊断服务的,我们做新药研发,这些方面都要了解,你想了解,想找合作单位基本都能在园区找到。”天演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罗培志对澎湃新闻说,不仅如此,生态链的完整还意味着人才的多样化,而人才恰是创新的源泉和主体。
据统计,在高端人才集聚上,苏州工业园区提标升级“金鸡湖人才计划”,去年新增国家重点人才计划9人、累计达158人。其中,创业类为59人,占全国7%,居国家高新区首位;入选国家、省、市三级重点人才项目的科技人才数,持续保持全国开发区和江苏省内的第一。
“园区有很多人才补贴计划,加上园区现在便利的生活环境,很多外地大学生都对这里感兴趣。”罗培志说。
与此同时,很多学术研究机构平台对创新链的赋能效应不可忽视。从生物医药产业来说,冷泉港就是一个例子。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和分子生物学摇篮,2007年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常年举办高端学术会议,邀请的演讲嘉宾均是活跃在国际科学最前沿的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包括近20名诺贝尔奖得主。
“冷泉港在美国是一个象牙塔,到苏州后,十几年间,有意无意地带来人脉和信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起来它功不可没。”冷泉港亚洲董事、首席执行官季茂业曾对澎湃新闻说。
“有些人平时只是来开会听会,但听着听着,在跟政府、园区产业圈的接触下,就留下来办公司了。”季茂业说。
“我们这种做比较高端创新药的公司,希望随时跟紧国际趋势。”罗培志说,在园区,可以随时来冷泉港听报告,保持跟整个产业圈科学圈不脱节。碰到疑难问题也能很快找到能谈的人,快速指导研发。
在这种产学研高度结合、密切互动的状态下,苏州工业园区随即被国内外生物医药业界誉为国内创新能力最强、产业链最完善、成长速度最快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目前,园区已集聚超1000家生物医药企业,吸引了有13位国内外院士落户园区,拥有国家领军人才65位,其中创业类国家领军人才数量居国内生物医药类园区第一名。
突破和升级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由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兼任,金融局、财政局、经发委、行政审批局、科信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班子,下设多个处室,来为园区企业和机构做全生命周期服务。这一领导班子的配置级别之高、之全,在国内都属罕见。
毫无疑问,上述这样的“园区经验”为园区带来世界瞩目的成果:从产业集群看,2018年,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特色产业分别实现产值800亿元、660亿元、2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0%、38%。
领军企业上,园区上市企业总数达23家,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超100家,集聚科技企业超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46家。这些指标,在全国开放型园区中名列前茅。
但创新讲究的就是不断突破。苏州工业园区科信局也对澎湃新闻表示,园区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对照国内外先进地区,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例如,开放和创新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对标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等先进地区,园区在自主创新上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很好,但规模能级还不够,支撑作用还没有形成。
此外,上市企业集群规模有待增强,科技龙头企业数量不多,仍然缺乏具有较强引领性、带动力的重大产业项目,缺乏龙头型、地标型的自主品牌企业,实现原创性成果突破还需加强等。
仍以生物医药为观察口,罗培志就认为,目前园区该产业链的布局已基本成熟,“多一家少一家企业已经不是重点”,“中国生物医药的确在紧跟国际步伐,但原创性仍不足”,“如何能做出国际上还没有做出的具有前瞻性的药物,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罗培志说。
简言之,产业升级。
罗培志说,原创产品需要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如此长跑不仅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力,还需要政府统一的引导和支持。
资金、人才、技术,要素缺一不可,只不过,站在更高视野,政府在这些要素上的投入布局却要求更为差异化、科学化。
“比如人才补贴,中初级人才可以给他补贴,但对于高端人才,就需要特殊的人才计划和政策。比如在产业链的不同端,服务类和高端研发类,税收就要区分,因为一个有实在产生的现金流,一个是不停在消耗花钱。”罗培志说,这就是施政的产品差异化。
再比如,在基金支持上,“不能像撒芝麻一样覆盖,评估也要更具专业性,要分重点地扶持一些真正有核心技术潜力的企业。”
“总得来说,就是战略定位,怎么把园区存量企业做好,怎么帮助里面有增长潜力的企业发展好,毕竟在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它需要得到的支持是完全不一样的。”罗培志说。
苏州工业园区科信局人士也表示,围绕短板,接下来园区将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园区布局。构建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高校院所+企业+资金+众创空间+创业者”深度融通,集中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催生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品牌企业培育工程,完善企业孵化服务体系,设立百亿级、千亿级企业种子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的千亿级旗舰企业。
此外,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瞄准现有产业链条的缺失和薄弱环节进行“补链”,推进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增强产业上下游的系统性,形成产业链的体系竞争力,真正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