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付款时,
不用打开手机,
只是看一眼支付设备,
就能完成付款。
今年以来,刷脸支付在大小商店、餐馆逐渐铺开,消费者和商家在感到新鲜、好奇的同时也发现,这一设备利用率较低,体验也没有二维码支付好,此外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刷脸支付未来如何?
刷脸支付遍地开
在上海陆家嘴一栋写字楼一层的快餐厅,白领胡晓璐用自助点餐机完成点餐,选择支付方式时,屏幕上除了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付款等选项外,还有一个“刷脸”选项。“只用对着屏幕上方的摄像头看一眼,然后再输入绑定的电话号码,就可以完成支付,感觉挺新鲜的。”胡晓璐说。
不只是连锁餐厅,上海市民郭先生在一家服装店购物付款时也发现,收银台除了此前经常能见到的扫码枪,还有一台类似于iPad的设备,通过摄像头扫描面部信息,郭先生也快速完成支付。
消费者周小姐说,和扫二维码支付相比,刷脸支付确实带来一些便利。“比如付款时,刚好打着电话,扫二维码就很麻烦,如果可以刷脸支付会方便很多。”
今年以来,刷脸支付迅速升温。去年底,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产品“蜻蜓”。今年3月,微信刷脸支付设备“青蛙”正式上线,刷脸支付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除了大超市、连锁餐厅,不少中小商户都收到了来自支付宝和微信两家的“诚意邀请”。上海闵行区一家餐馆负责人朱先生对记者说,最近一段时间,支付宝、微信两家推广刷脸支付的工作人员已多次上门推销,“安装设备的价格已经从最初的六七百元降到了现在的两三百元。”随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上甚至已出现“零成本”安装刷脸硬件设备的情况。
一家水果店店主祝女士则说,微信、支付宝两家推销人员均承诺,如果刷脸支付达到一定额度,还可以有现金返还奖励,“感觉这力度就像几年前推广二维码支付一样。”
“每周可以铺七八台设备。”刷脸支付设备代理商吴强说,一降再降的安装成本,再加上1000多元的返还奖励,让更多中小商户接受安装刷脸支付设备。支付宝方面曾透露,未来三年将投入30亿元支持商家完成刷脸支付硬件的数字化改造。
刷脸支付还需过三道关
尽管平台力推,消费者和商家也展现出足够的好奇心,但新华视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刷脸这一新支付方式也暴露了利用率低、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等问题,能否被市场接受还有待检验。
——解决的痛点不够“痛”。“扫码支付很麻烦吗?”在上海静安区一家便利店,面对记者提出的刷脸支付的问题,刚刚买了一杯咖啡并扫码完成支付的徐先生如此反问。徐先生说,他购买了该便利店的会员资格,付款时一方面需要扫描APP积分,另一方面,一些优惠券也需要扫码才能使用,所以他并不会选择刷脸方式进行支付。
一些中小商家也对这一支付方式的市场需求表示疑虑。一家餐馆负责人丁先生说:“我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装这个设备,怕装了之后没几个人用。”而在相隔不远的一家服装店,负责人查询后发现,安装刷脸支付设备后第一周的流水只有320元,远低于扫码支付。“这和当初二维码支付不一样,二维码一出来,大家可以不用带现金了,刷脸支付再方便也不可能让大家不带手机。”该负责人表示。
——体验尚不完善。在上海虹口的一家连锁咖啡店,记者看到,收银台上的刷脸支付设备黑着屏幕,无法正常使用。“坏了两天了,还没有人来修。”收银员说,和二维码扫码收款相比,刷脸收款设备故障率高。该收银员还表示,高峰期,刷脸支付慢、效率低。“有刷脸支付的时间,三笔扫码支付都完成了。”
——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业内人士表示,刷脸相较于指纹、密码,优势在于去掉了手机这一介质,但介质的缺失,也意味着人脸信息利用变得更加容易。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在互联网领域,并以此作为交易支付的认证,风险是有的。”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峰表示,刷脸支付的基本原理是将终端服务器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信息进行比对,看信息是否一致。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则不仅会给账户安全带来风险,也会造成具有唯一性的个人生物信息外泄。
刷脸支付营销市场常见五大骗局
在人们享受刷脸支付便捷性的同时,一些骗子公司浑水摸鱼,也利用它从事诈骗,欺骗创业者,且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一不留神,就有人掉进网络陷阱。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一种新型的刷脸支付加盟骗局。以下是这类骗局常见招数:
1、招募区域代理,号称“有区域保护”。请牢记,凡是刷脸支付项目招募代理有区域限制的公司,99.99%是为了骗取加盟费。
2、号称只要交代理费,所有刷脸的设备免费赠送多少台。有多少无辜的创业者都被这种无良公司的噱头骗的吃尽苦头。其实,所有刷脸的设备生产、进货都是要钱的,支付宝自己的蜻蜓一代,官方售价2688元,蜻蜓二代1999元,虽然官方有奖励的补贴,但也是有条件的,而且也是后面的事情了。而在这个点上入坑的人都是喜欢占便宜的人,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
3、号称刷脸“私有化部署”。这是一个打着高科技名头,利用创业者对刷脸支付项目的信息不对称,明目张胆地进行圈钱。
4、号称刷脸设备上的“广告分成”。骗子会告诉你,商家每收一笔款,代理商会得到广告商0.5-1.2元的分润或者和总公司三七分、五五分。当你交纳巨额的代理费后会发现,所谓的广告商一分钱也没有,而他们这时才会告诉你,需要你自已去找广告商投放。
5、号称“商家零费率”代理骗钱模式。众所周知,微信支付宝的成本是0.2,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不敢全面放开零费率补贴,一家小小的公司有何能耐有何实力来做支付宝和微信都不敢做的事。这些公司打着给商家补贴零费率的口号,让你交纳10-20万元不等的加盟费,结果你交了钱后,发现事实远远不是这样的,只能血本无归。
专家:刷脸支付隐患诸多 需加强监管
支付方式的创新方式花样繁多,从上世纪50年代信用卡的诞生,到电子支付的兴盛,再到后来的条码支付和二维码支付,其不外乎有两个切入点:
1、现金流的变化。担保交易和及时到账,是资金流变化和交易发生的融合问题,帮助消费者降低支付过程中的交易门槛,让商家能更专注地提供优质服务。
2、支付媒介的变化。当货币变成电子流的时候,需要以银行卡代表个人账户的支付媒介完成支付。正如手机移动支付对之前的专业媒介进行迭代,支付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持续脱媒】的过程。
持续脱媒的结果,意味着未来支付环节中的媒介属性会逐渐变弱,那么如何证明“我是我”,如何证明账户中的个人财产所有,人脸显然成为了最好的媒介。而刷脸支付具有以下优势:
更快:只需1秒完成你的脸部扫描,整个购物支付过程不到10秒;更简单:不需要扫二维码,甚至不需要带手机。因为你的脸就是支付ID,在你选择完商品后,点击刷脸支付,支付宝就会自动识别你的面部,从你的支付宝账户中扣款;更省事:对于对手机操作不熟练,特别是不方便拿手机的人而言,刷脸支付简直不能更方便。
另一方面,作为人的生物特征,人脸数据具有唯一性,当人脸数据进入计算机后,就可能会被截获、被重构、被重放,因此刷脸支付从问世起,其安全性就受到质疑。
“就个人信息保护来说,用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尽管目前已有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但关于个人敏感信息、生物信息等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建议尽快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刷脸支付既要便利,更要安全。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由于技术创新经常领跑监管,所以监管者应当与时俱进,自觉消除监管的漏洞,用技术来强化监管。监管者也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生物特征有关的信息采集的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关于消费者所处的位置、活动轨迹、浏览的习惯等等,都应当纳入法制的监管轨道上。
总而言之,一项与大众相关的新技术,到底好不好,大众最有发言权。对于刷脸支付目前遇到的问题,不能简单称为“叫好不叫座”,而是要正面回应,大众到底想着什么、担心什么,为什么不叫座,大众有没有真正叫好?可以讲,刷脸支付“叫座”才能真正“叫好”,“叫座”是对“叫好”的最好检验。
综合整理自 央视新闻 新华视点 中国之声 防骗大联盟 央视网评
编辑 张紫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