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疗+大健康+大数据 究竟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边

2019-10-09 21:35发布

医学影像数据、患者就医产生的临床数据和就医行为数据,药物研发产生需要处理的科研数据……医疗健康领域的海量数据处理需求成为AI落地的天然温床。

人工智能+海量医疗大数据,看似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但大医疗+大健康+大数据,究竟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边?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2018年4月,港交所出台IPO新归,生物企业可以零利润赴港上市。目前已有中国医药企业赴港上市,尤其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对赴港上市热情高涨。但要运用新技术推动医药创新和资本的结合,医疗数据首先要解决如何商用的问题。


大医疗+大健康+大数据 究竟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天边

数据尤其医疗数据的标准如何确定?数据到底是谁的,谁能用,如何确权?数据隐私如何保护,怎么能够在有保护的情况下共享和使用甚至是变现?数据怎么定价,怎么卖,怎么买,怎么能够形成价格的转让?“可以说标准难、确权难,保护难、价格难,这四个难题似乎让我们觉得AI医疗还是一个远在天边的梦。”李小加表示,但是我们认为这里面后两个难,如果能够解决,我们就有可能有条件解决前两个难。

李小加解释,信息的保护难,一个是体现在对于数据隐私的保护难,另一个方面体现在数据有偿使用以后,如何保证数据不被拿走,不被盗用。而定价难,则体现在解决数据使用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手段去衡量数据的价值。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有可能会刺激标准的设定,进而促进资本进入到到数据行业,推进大规模数据标准化,为监管者对大数据确权的打下基础。

大数据信息保护难已成为业界共识。在日前举办的网络安全周大数据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央网信办陈吉学指出,大数据行业繁荣与隐忧并存,非法获取和贩卖个人信息异常猖獗。而12321举报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个人信息泄露的举报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针对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今年5月28日,中央网信办已发布关于《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15条、第17条提出,网络运营者以经营为目的收集重要数据或个人敏感信息的,应向所在地的网信部门备案,并应当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人。从这个角度看,一旦《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那些未经授权和备案就获取个人信息的爬虫业务必将寿终正寝。

但在保证用户隐私不被侵犯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数据可以像各种资产一样重复使用,永远使用,多方使用,共同使用是如今数据行业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是否有一种技术可以保证数据在特定的场合中使用而不被盗取,数据是否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被打散,以保证用户隐私,而在使用完成后又返回到数据本身呢?

此外,李小加表示,除了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据保护,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数据使用时候的技术计量手段,就像我们电话使用时候的计费标准一样。如果数据有非常精准的计量单位,数据的使用者和拥有者之间,就有一个询价和价格发现的过程,然后数据就可能产生价格,这两件事情一旦出现,管理者就可以定价,同时确权的监管规则就可以出台。“这使得数据本身有可能变成一个新的资产类别,能够进行交易。”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457391472620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