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兴起和资本热捧,无人驾驶汽车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9-10-09 16:48发布

摘要:近年来,资本的热捧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带动了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就是其中之一,被麦肯锡称为“决定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9月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深兰科技、海梁科技、百度拿到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武汉率先在全国开展无人驾驶商业化应用的第一步。本文主要分析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市场趋势及目前存在的挑战。

无人驾驶汽车又称电脑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主要通过车载传感对行驶车辆的周围环境进行识别和感知,对获取的道路、障碍物、交通信号及车辆位置等信息进行快速的分析处理,从而控制行驶汽车的转向和速度,可以自由的在道路上安全行驶。无人驾驶技术的等级有六个,手动驾驶、辅助驾驶、特定条件下自动化、部分模块自动化、高度自动化和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由于城市环境带来技术上挑战,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停留在部分模块自动化和高度自动化区间的状态。

无人驾驶开始研发的时间国内外基本同步,研发路径略有差异

据相关资料显示,最早的无人驾驶汽车可追溯至上个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的德国国防科技大学科学家团队成功研制了一款“引领梦想”的奔驰机器人汽车,在无交通意外情况下时速达到100公里,这是最早的无人驾驶汽车的雏形;1987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通过传感器自动导航的无人驾驶汽车;1994年,德国研制出VaMP和Vita-2,被大家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2010年,意大利研制的VIAC完成驾驶汽车上的首次洲际旅行;2012年,谷歌获得全球第一个无人驾驶车辆许可证;2016年,特斯拉推出Autopilot辅助驾驶功能;2018年,Waymo无人驾驶汽车正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推出出租车服务,无人驾驶在出租车领域首次实现商业化。

图1 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整理,金智创新行研)

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路径与国外不同,国内大多与高校研究院所合作研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研发无人驾驶技术,1992年国防大学研发出第一辆无人驾驶车辆,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研发出第一辆城市无人驾驶车辆,2016年百度获得美国无人驾驶道路试验许可证并于2017年在北京进行无人驾驶汽车试验取得成功。

智能驾驶规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无人驾驶,预计2020年将突破2000亿元

无人驾驶技术是一门建立在信息感知、控制及执行等环节基础上的跨行业、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智能汽车的基础包括处理控制、动作执行和信息感知,智能驾驶作为无人驾驶的铺垫,其市场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无人驾驶的规模和趋势。

据前瞻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 2017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为681亿元,相比于2016年上涨39%,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89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1.1%左右。预计2019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上千亿元,2020年将国内的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测约20.72%。详情请见图2。

图2 中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城市环境带来的挑战主要在硬件、软件等方面

随着各种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及汽车制造水平的提高,无人驾驶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而技术上的挑战是首要的。无人驾驶汽车硬件方面需要的提高的是如何使汽车能够精确无误的进行操作和路况判断,现阶段存在的难点在于感知技术,特斯拉早先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出现的交通事故就是因为感知系统的问题,虽然现在谷歌已经研发出激光雷达感知系统,但是由于成本问题无法量产。汽车软件方面存在的挑战是程序算法无法精准的识别并判断在城市环境的路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无法及时作出正确有效的判断,这就需要程序算法具备足够的计算速度和稳定性,甚至需要人类思维方式的计算机算法程序。技术发展,法规先行。目前国际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仍然不健全,一旦发生事故,无法具体展开责任认定和赔付等事项。

结语

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一款完全自主驾驶的汽车,而这些无人驾驶的车辆的理想场景是实现无交通事故的世界。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目前正在积极地专注于处理计划书和传感器的研发工作,以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经过一次次技术的突破和持续性的发展后,我们在谈论无人驾驶时,不再是是否能够实现,而是何时能实现。

版权声明:此文为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转载授权请上金智创新同名公号。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4570505585426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