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即将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马云,一身朋克造型,面对全场6万员工,动情地放声高唱《怒放的生命》。
坐在内场“亿万富翁区”的史楠,激动了,发了一条朋友圈:从家属到客户,从客户到共创伙伴,从共创伙伴到合资公司,见证这个伟大的组织创造的傲人成绩,深受鼓舞……
马云在唱歌的时候,或许涌起了当年被人质疑的辛酸。听现场的人说,这次老马没跑调,唱得很怒放。
史楠有理由激动,15年前他在电脑城拉人头卖设备,如今已是钉钉最重要的共创伙伴之一,还和阿里合资成立公司,共同致力于企业管理革命。
两个人的交集,其实早在十多年前的文三路就写下了注脚。不仅是他们,不少现在独步一方的杭州互联网大佬,文三路也是他们创业历程中一条神奇的“天路”。
发轫
说到文三路,不能不提一个人——翁南道。如果说马云缔造了未来科技城这个杭州创新新坐标,那么翁南道可以说是前坐标文三路的奠基人。
1988年,余姚人翁南道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他没有像同班同学吴朝晖(现任浙江大学校长)一样选择继续深造,而是服从分配去了浙江省物资局上班。
4年后,南巡讲话发表,翁南道毫不犹豫下了海,捡起老本行,在文三路开了一家科技开发公司,说是开发,其实就是“攒机”——组装电脑。
大本营在紧邻杭州大学的电子市场。差不多同时期来杭州卖电脑的台州人姜鸣宇,经常在市场的大棚里看到翁南道推着小推车进货送货。
“只要肯花力气,弯腰就有钱挣。”翁南道赶上了邓小平南方讲话后的黄金时期。
1998年,翁南道斗胆在文三路黄姑山路口租下一幢楼,开设杭州高新电脑城。
这是浙江省第一家电脑专业市场,由于当时位置比较偏远,再往西就出城了。翁南道还担心155个摊位招不满,没想到来了500多家商户报名。
受此鼓舞,翁南道一连在文三路一公里之内又开了颐高数码广场、高新数码城、颐高旗舰广场、西溪数码港等4个IT大型卖场,文三路成了杭州乃至华东买电脑和数码产品的首选之地。
2003年10月23日,由翁南道倡议的文三路电子信息街正式开街,时任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祝贺。
至此,北有中关村,南有华强北,中间一条文三路——全国信息技术版图“三足鼎立”的格局成型。
降世
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开街之前,翁南道找到比他晚几年来这条街的马云简单碰了个头。身材魁梧的翁南道哪里想得到,面前的小个子杭州佬,几年后就取代了自己在文三路上的C位,还差点革了自己的命。
此时马云搬到文三路上的华星科技大厦已三年,虽然B2B业务有了一些规模,但相比独占鳌头的慧聪网,并不起眼。
慧聪网在一公里外的古荡湾新村办公,两家公司明争暗斗非常激烈。慧聪网员工金琼常去华星科技大厦派发传单,每次走到9楼就被轰出来——那里是阿里巴巴的阵地。
那一年,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现场一位观众对慧聪网创始人郭凡生说,假以时日,阿里巴巴必将超越慧聪网,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郭凡生回以冷嘲热讽。如今,在香港上市的慧聪网市值大约37亿港元(约合4.72亿美元),在纽约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大约4500亿美元。
这年4月,一家省级党报的年轻记者来到华星科技大厦,采访因屡出豪言而饱受争议的马云。逮到机会就发声的马云在办公室接待了他。
那天的场景,深深烙在这位记者的脑海里:办公室不大,陈设简陋,墙上交叉挂着两把剑,马云半躺半坐在中式圈椅上,穿着布鞋的两只脚架在桌上翘得老高,手里拿着一杆竹制的长烟筒,和记者侃侃而谈。
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马云心情很好,耐心解答了很多问题,继续鼓吹“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说
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企业,还描绘了电子商务颠覆传统商业的宏伟蓝图。记者在笔记上写了小半本,可惜很多不能理解,勉强写了一则500字的报道。
一个月后,“淘宝网”横空出世。便捷的交易模式,海量商品,免费策略,加上“非典”意外助攻,淘宝网一飞冲天,很快就把霸占国内C2C市场80%份额的ebay赶回了老家。
这次采访前9年,杭州电视台25岁的记者郭羽也采访过马云。当时马云刚开始做中国黄页,被很多人当成骗子。但
郭羽却被同样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的师兄完全折服。有一次,马云发了一千多张邀请函给企业推介中国黄页业务,结果只来了五个人,郭羽让中国黄页的工作人员充数,摄像机推拉摇移,使画面看起来人头攒动。“很多人觉得马云在忽悠,我是帮他一起忽悠。”
在马云的影响下,郭羽来到文三路,投身互联网创业。1999年,他成功投资杭州本土游戏平台边锋网络,2004年以2000万美元卖给盛大陈天桥;同年创建天畅科技,开发国内首款全3D历史玄幻网游《大唐风云》,2007年以2亿元人民币卖给香港财华社;2005年投资共合网,2007年引来软银、鼎辉数千万美元风投;2015年回归当作家,拍电影,做游戏……
资深的网游玩家应该还记得,2005年,郭羽和绿盛老板林东跨界合作,在《大唐风云》游戏中卖“绿盛QQ能量枣”,一个月卖了2700万元,是之前月销量的9倍。
有意思的是,当时一位采访郭羽的上海记者,没过多久就辞了职,来到文三路东部软件园,投奔这位口才相当了得的前同行。
集聚
因为阿里在过去20年取得的非凡成就,有风水爱好者就对其在不同时期的创业地标进行分析。位于文三路的华星科技大厦周边,被冠以“龙窝”的名号。
虽然是八卦,但在微拍堂CEO林志明看来,这倒为许多创业者提供了一个说辞,“从这一带出去的优秀创业公司实在太多,对外说是风水好总比夸自己厉害要显得谦虚。”
微拍堂现在的总部就在华星科技大厦对面的中电大楼。这家成立不过5年的公司,如今已是全国最大的网上文玩交易平台之一,今年的交易额有望达到四五百亿。
两进两出阿里的46号员工、现任挖财CEO的李治国对这块地方也很有感情。2000年,入职不久的他从湖畔花园搬到华星科技大厦,大家第一次坐上带轮子的办公椅,还觉得很新鲜;2006年,他带着从阿里离职创立的口碑团队重新回到这里,并拿到了老东家1500万美元投资款;两年后,口碑并入阿里。
按照李治国的说法,那是杭州创业创新的萌芽阶段,绝大部分项目属于Web2.0,如e都市、19楼等,在杭州本地和垂直领域有所建树,“真正的百花齐放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1年11月底,支付宝前首席产品设计师白鸦在杭州创办了一家名为“口袋通”的公司,后来更名有赞,主要为商家提供一套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工具和服务。2014年前后,有赞搬入华星科技大厦对面的华星时代广场,租下近两层。“最疯狂的时候,公司连扫地阿姨都缺,招聘广告贴到楼下的沙县小吃店,因为这块地方科技公司集聚,还真从附近公司挖到不少人。”
2015年春,中船重工旗下的715研究所搬迁,留下一幢楼。这幢位于华星路96号的大厦,距离“龙窝”步行只要6分钟。已从阿里二次离开的李治国认为,这块地方应该拿下来做科技企业,但20层只怕招不满。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还没正式开始招商,挖财、快的打车(后和滴滴合并成现在的滴滴出行)和网银互联就差不多包走了8层楼,如今已经搬到城西的爱财集团也在这里完成了原始积累。因为聚集了大批科技金融公司,这幢楼改名为互联网金融大厦。
“现在,这里的场地已经严重不够用,许多企业排队等场地,只能搬走一家入驻一家。”李治国说,“我们还在想对面的大厦能不能也接手过来。”
生态
从1999年来杭州加入阿里,到后来做投资人,李治国大部分时间都在华星路和文三路一带。他说杭州最早一批创业者和阿里关系密切,出来创业也就近选择,华星路和文三路这一带就是这么慢慢火起来的。
这也是林志明选择在这一带创业的原因,他2007年辞职创业,在华星世纪做了一款页游《热血征途》。对他来说,这块地方最大的优势是数码广场林立。
游戏上线后,林志明很快发现一个问题,由于流量增长过快,服务器很快就不够用了。如果拿账上的资金去买一台新服务器,三个月后才能买第二台。
“当时的做法是到数码广场找认识的老板赊账,下个月钱到了再付款,先满足线上的流量需求。”林志明说,这几乎是当时互联网公司和硬件老板们通行的做法,“对方也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不用多说。”
当然,这样的情谊也和多年来“攒机”建立的信任有关。像林志明这一代,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以后,都和电脑打交道,创业时为了省钱,公司服务器都是自己攒的,在这个过程中和一些硬件老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早期创业者选择在这里起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找人和找钱都方便。
2004年,27岁的李治国第一次离开阿里创办口碑网,河南人讲义气,不从老东家挖人,就试着发了个帖子,结果真的招来一个工程师。两人约在文三路丰潭路口见面,一个长发飘飘的年轻人骑着山地车匆匆赶来,没问薪水就答应在一个月内搭好网站。
8万元起始资金很快花光,无米下锅,是马云夫人张瑛私人借款200万救了急。
这段经历对李治国的影响很大,后来他投资快的打车、蘑菇街、有赞、麦苗科技、时空电动、挖财等项目,开办福地创业园、福云咖啡等创业园区,都采取了包容开放的态度。比如在文三路中小企业大厦起家的51信用卡,和他的挖财是直接竞争关系,当孙海涛向他求助的时候,他伸出了援手。
2016年以245亿元财富力压王思聪,在胡润研究院《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夺魁的王麒诚,也是这一生态的受益者。
他是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近水楼台,隔三差五就去附近几个电脑市场转悠,拉赞助,搞活动。
2001年,还在读大二的王麒诚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商机就来自他在市场里认识的一位销售光纤收发器终端设备的师兄,两人合伙开公司,一起代销这种当时很抢手的宽带设备。
两年后,他在文三路上创建汉鼎,开始做智能化建筑,第一个工程师是他从毕业实习的浙大中控挖来的。所以后来汉鼎4次搬家,前三次都在文三路。
裂变
在淘宝上购物长大的90后和00后恐怕很难想象,本世纪初,逛文三路是种什么体验。
浙大网新图灵最早的办公地点在黄姑山路,财务朱瑾还记得,当时黄姑山路破破烂烂,只有9路公交车直达,一家餐饮店都没有,所有店面都在卖各种电子器材,每天送货的小推车和购物者把马路塞得满满当当。
孙华莹当时在颐高旗下网站IT世界网负责一个频道,他保留着部分当年数码产品的报价:组装一台赛扬、奔腾电脑要上万元,IBM笔记本电脑两三万,一张俄罗斯破解版Windows安装光盘三五十元,MP3光盘五六元。大多数人还在用容量只有1.44MB的3.5英寸软盘,U盘刚刚上市,4MB就要100多元。电脑炒股还没出现,看股市行情要用股票卡连在电视机上看,一张卡卖七八百元,经常卖断货。
“电脑毛利高的有50%,卖耗材的都成了百万富翁。”姜鸣宇还记得,市场里摊位转让费炒到三四十万元一个,为了抢摊位,经常打架。
姜鸣宇胆子小,几次转型的机会他都没有抓住,现在还在市场里守着一个卖机箱的摊位,挣点辛苦钱供女儿上高中。他最佩服的是,在当年那股洪流中,少数胆大心细的商户脱颖而出,走出不一样的人生路。
作为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达沃斯论坛常客的长兴人田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00年从浙大动物科学学院毕业后,他在新开的颐高数码广场三楼租了个摊位,取名“盘石”,卖电脑,每天开着长安之星跑生意。
田宁不像其他商户一样守株待兔,而是跑到文三路附近的几所高校,发展了一批“学生大使”,帮他卖电脑,每卖出一台,他给七八百元提成。
盘石电脑赚得盆满钵满,田宁却急流勇退,将电脑业务留给合伙人,自己另起炉灶,进入中小企业营销和云服务领域。
孙华莹印象很深刻,当年大家对关键词搜索还没感觉,田宁带着手下一家一家地跑中小企业,推广盘石代理的百度关键词搜索,为后来成为“全球青年领袖”打下了基础。
翁南道在文三路上阅人无数,让他佩服的人不多,“聪明绝顶”的田宁算一个。
当然,要想从上万商户中脱颖而出,光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2004年从中国计量学院毕业的新疆人史楠,是另一个故事。起初他在高新数码城一家电脑商行当伙计,每天守在电梯口,见人就发小广告,拉客装电脑。
此时电脑城模式正如日中天,但史楠感觉到了危机。一是品牌电脑已然成风,二是淘宝抢走了不少生意。
由于与老板理念不合,两年后,史楠拉着两个兄弟,花15元刻一个章,自立门户,炒芯片,炒内存,卖电脑。很快,整条文三路就知道了,颐高市场里有个厉害的新疆人。
2010年,史楠成为英特尔在浙江、福建两省的总代理,还在文三路上开出国内第一家英特尔体验店,其地位大致相当于苹果西湖旗舰店。
但史楠注定不单单做一个成功的电脑经销商,2014年新的机会又砸到他头上。
当时,阿里的社交产品“来往”上线已8个月,但并未动摇微信的根基。CEO无招背水一战,着手开发钉钉。
开发期间,思路卡壳的无招到大排档吃臭豆腐,遇到阿里人家属史楠,问他企业管理的痛点,史楠的回答让无招眼前一亮,于是邀请史楠参与钉钉共创,但既不给钱,也没股票。
仅凭无招一句“让你用到爽为止”的口头承诺,史楠成了阿里钉钉全球第一个共创伙伴。
2018年,钉钉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服务平台。因为在共创中的重大创新和巨大贡献,史楠拿到阿里集团pre-A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鑫蜂维,为中小企业提供阿里集团企业级产品的一站式服务。
特例
1998年,美国加州两个还没毕业的穷学生,向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安迪·贝托尔斯海姆讲述他们的创业梦想。讲了半天,老头也不是很理解,但被两个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所感染,就对他们说:我听不懂你们的商业模式,先给你们一张支票,半年之后你们告诉我你们在做什么。于是,靠着这张20万美元支票起家,两人一步步打造出了今天的Google,而贝托尔斯海姆的20万美元后来演变成近3亿美元。
这个故事,文三路也有一个相似的版本,并且是这条路上为数不多的与颐高和阿里都关系不大的故事。
Google诞生的时候,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陈宗年和胡扬忠在马塍路36号已经做了十来年技术员。这里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2研究所——一家研制监控设备的国家队企业,担负着打破日本人垄断的使命。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给数字监控市场带来快速发展。“9·11”后一个月,陈宗年、胡扬忠带着26名员工,在园区一层简易的办公楼内创立海康威视。第一款产品,是一块数字视频压缩板卡,不过还缺编解码技术,而且没钱。
关键时刻,他们遇到了校友龚虹嘉。
龚虹嘉不仅有编解码技术,还是个商界达人,此前曾与朋友联手创建了家喻户晓的德生收音机。转身做投资人后,专投校友,命中率奇高。
龚虹嘉将编解码技术连同245万元资金一同注入海康威视,获得49%的股份,三人组成海康“铁三角”。
创办初期,龚虹嘉隔三差五来马塍路,对两位校友进行商业科普,“股东就是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年满18岁可以自食其力了,就不要父母,要养他们一辈子。”
两个商业小白的任督二脉就此打通。而龚虹嘉自己,在海康威视获得的回报超过4000倍。
张喆2000年进入电子市场,装机,卖股票卡,如今还在颐高市场里守摊,卖大华、海康威视、宇视等杭州品牌的安防器材。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这话说到他心坎里了。
未完待续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阿里巴巴早已搬离文三路,史楠跟着去了未来科技城;挖财还在华星路上,但李治国大部分时间在各处创业园看人、看项目;区块链独角兽趣链刚从火炬大厦搬到滨江,有赞去了西溪路;盘石在北部软件园安了家,王麒诚也在城北新天地盖了豪华气派的总部大楼;陈宗年带着海康威视过了江,最后留守马塍路的员工,明年将搬去海创园。
在此之前,东方通信、新华三、中国化工网(生意宝)、恒生电子、大华、51信用卡等从文三路起步的明星企业,纷纷散落到杭州各处新的科技园。
文三路不再有当年的喧嚣,餐饮店取代了数码店,外卖电动车取代了送货小推车,卖场里不少商铺蒙上了灰尘,一些摊位变成了棋牌室和健身房。
翁南道仍然坚守在这里,他的两套房子都在文三路上,每天在这条路上来回走几趟,时不时还去公司楼顶的人工草皮球场上,和年轻的创业者们踢上几脚。
他和刘强东同时出道,但颐高没有成长为京东,要说没遗憾,那是假话。当年他没少找孙彤宇和张勇,但谈的是市场大户在淘宝上的扣点,如果聊的是更长远的谋划,现在说不定是另一番光景。
不过,他说现在这份安静挺好,低调创业,埋头干活。
“成天聚光灯照着,有些创业者变成表演型人格,真正的东西却没有。”
事实上,翁南道并未闲着,颐高早已转型成为城乡数字产业运营商,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布局了267个各类型产业园区,投资运营了1600万平方米创业物业,整合创服机构1200余家,投资机构300余家,服务创业公司7万多家,颐高品牌价值过百亿。
蒲公英被风吹散,将希望的种子撒向大地。这是文三路的幸运,也是杭州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