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中国公平竞争环境正在形成

2019-09-27 20:58发布

资料图: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金康新能源两江智能工厂。(图片来源:中新社)

【欧洲时报罗德维、李静编译】瑞士媒体本周关注中国国企改革,指出政府逐渐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中国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正在形成。《苏黎世新报》刊文回顾,在1978年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发之前,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拥有各种特权。国有企业比私营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一些国企的商品与服务价格受调控管制,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冲击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就会压低价格,产生一定的亏损,亏损部分就由政府补贴。一些地方国企,为了避免倒闭,地方政府给予各种扶持和补贴。此外,与中小型公司相比,国有企业在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中,能够以优惠的价格获得足够规模的融资,这是其他性质企业所不具有的。因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为国资委,使得国有企业拥有政府信用担保,即使出现坏账,也不受影响。这种获得信贷的便利性导致很多国企可以大规模扩张,即使亏损的国企也会一直受到银行的帮助。

瑞媒指出,国际社会一直质疑中国国企补贴问题。一年前,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曾提到美国对包括中国国企作用等问题的担忧。他认为,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私营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可能会被挤出。中国对国企的依赖使得美国和其他国家产生警惕。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做出回应表示,中国必须接受“中性竞争”原则对待国有企业,即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实行规则中立、税收中立、债务中立,对所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有在中国经营的公司,无论其起源和公司形式如何,均应得到平等对待,对国有企业也不再给予特殊待遇。中国政府已经不会对国有企业进行系统性的补贴。他认为过去中国的价格系统扭曲非常严重,政府在改革时必须要提供一些补贴,但在改革过程中,这些补贴已经逐渐消失了。周小川表示,电力、天然气等领域可能仍存在一些补贴,但已经不多了。不像很多人所称的那样,中国政府和中国的银行体系有一个系统性的补贴去支持这些国有企业,已经不是这种情况了。

文章称,世界银行在中国五座城市对私营企业家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仍有41%的受访者表示与国有企业的竞争还是会处于不平等地位。如今,中国还未完全建立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现在,改革正在竞争中立、清理补贴、降低税费等领域展开,中国新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正在形成。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411677820139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