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大零售时代金融机构应拥抱金融科技

2019-09-23 23:56发布

中国网财经9月23日讯 (记者 杨畅)近日,2019零售金融科技(北京)峰会暨零售金融科技智库成立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共同探索中国零售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峰会由凤凰网WEMONEY主办,会上举行了零售金融科技智库成立的仪式,其中还包括了智库学术委员会、智库媒体委员会。

值得关注的是,会上,多位专家和从业者均表示,当前,科技赋能零售金融,将成为金融业发展必由之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会上谈到:“大零售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与此同时要更好拥抱金融科技,拥抱新科技,同时避免系统性风险冲击。”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提出,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金融与数字化的融合慢慢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在政策层明显可以预期的是金融科技不仅只是赋能金融本身,而且通过金融领域把相对成熟的技术得以应用,进一步推动这些技术在更广的范围服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大零售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与此同时要更好拥抱金融科技,拥抱新科技,同时避免系统性风险冲击。

图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杨涛表示,零售金融拥抱金融科技有八个方面的思路可以进一步探讨。

第一,需要有战略视角与差异化的策略。不同的机构面临的资源禀赋、外部环境、种种发展策略都截然不同。当前金融机构讨论零售金融并不是跟风一哄而上,也不是跟着别人跑,而是根据自己的战略视野,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有差异化的策略,这是重中之重。

第二,数据治理与价值发掘。做零售金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考虑数据如何既做好有效的治理,充分的发掘价值,服务于未来,面向零售客户的特点开发出更多基于新数据的分析模式和服务模式。

第三,离不开优化零售支付的服务体系。所有零售端创新从底层来看,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支付清算安排。特别是零售支付,这些工具的对应金融帐户体系已经受到冲击和影响,依附于支付端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生态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对象。无论是讨论零售金融的构建,还是讨论现在所谓的开放银行,种种银行数字化转型当中的概念,从底层可以看到,都离不开支付的设计。

第四,客户服务与渠道整合,零售金融创新应该更加适应客户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实现无处不在的交互,更好的维护客户关系,从客户、用户到伙伴,所有的渠道与服务整合关键在于场景的触达,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零售金融创新当中绕不开的一点,否则你就会距离客户越来越远,更不要谈零售金融整个服务规模的拓展。

第五,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归根结底未来所谓零售金融谈的是面向整个家庭金融,不仅仅是家庭当中每个个人层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而是在国情特色下,还覆盖了大部分小型生产主体、大量的个体户、工作室、微型企业。这样,零售金融的范围更加广泛。

第六,风控合规与金融消费者保护。因为银行面向零售端进行创新,会更加开放,不断探索一些边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金融机构自身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在增加,另一方面,与B端用户相比,C端用户风险承受能力更低,更容易引起金融交易当中的纠纷,要往零售端业务进行转型,就要进行大量消费者保护和布局,这和B端截然不同。

第七,组织架构与创新机制,所有金融机构的创新不能只靠口号,不能只靠纸面的战略,归根结底要靠内部,包括组织架构、机制方面,大家愿意往这方面转的改革动力需要机制,否则都限制在部门条线关系当中。

第八,平台型金融合作生态的建设。零售时代,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去触达过去触达不到的场景,不能靠单打独斗,要靠平台共赢,资源互换。

(责任编辑:赵雅芝)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39684715546034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