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银行,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中研认为,智慧银行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产品服务设计、风险定价、投资决策等流程进行重构,以信息的高度集成化、自动化处理,实现对市场的智慧感知、智慧体察和度量,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智慧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智能化服务,以及经营成本和风险的有效控制,是一种高度智能化的银行经营形态。
中国智慧银行基本特征
(1)智慧银行能够实现与客户的无缝连接
在《bank 3.0》中,指出“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应用的今天,商业银行的实体已经越来越模糊,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的服务。在智慧银行中,商业银行与客户间的沟通和互动将摆脱实体的限制,而是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深度感知客户需求偏好和行为特点,动态平衡风险与客户体验的关系,让商业银行服务更趋专业化、个性化,商业银行与客户间的互动更全面、友好、生动。
(2)智慧银行能够提供统一、高效的渠道服务。
在大数据和信息系统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各个渠道间的隔断将被打通,各渠道的服务体验将更趋一致性。尤其是通过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渠道的时空限制,使客户能够获得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商业银行逐步成为“看不见”和“无处不在”的银行。
(3)智慧银行能够实现专业、高效的风险管理
智慧银行通过构建完整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全景视图”,对客户数据进行智能化加工分析,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提供合理的投融资建议,并在存续期内根据客户经营和消费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同时,智能化的操作还能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失误的可能。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积极运用各类智能技术开展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一方面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支付结算工具创新,如二维码支付、云闪付等;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发标准化产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如小微企业贷款、“快贷”等。但智慧银行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或者产品的研发,而是一项包括信息平台建设、业务流程优化、渠道资源整合、人才队伍培训等在内的复杂的系统化工程。
中国智慧银行发展现状
2017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为1019.2亿元,其中硬件产品投入(包括IT硬件和网络设备投入)达到553.43亿元,占总体投入的54.3%,比2016年的55.3%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IT服务投入达到374.05亿元,占总体投入的36.7%,同比增长了大约1个百分点;软件投入为90.71亿元,占总体投入的8.9%。
图1:2017年中国银行业IT投资结构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2017年电子渠道深化创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快速增长。全年网上银行交易达1171.72亿笔,同比增长37.86%;全年手机银行交易达969.29亿笔,同比增长103.42%。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44亿笔,同比增长46.33%;离柜交易金额达20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32.06%;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为87.58%。
图2:2014-2017年中国联网ATM机终端保有量及增速分析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达到22.87万个,其中新增营业网点800多个,年内改造营业网点1.07万个,社区网点7890个,小微网点2550个。布局建设自助银行16.84万家,较2017年增加7300多家;布放自助设备80.26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11.39万台;自助设备交易笔数达400.06亿笔,交易总额66.13万亿元。2017年网上银行交易达1171.72亿笔,同比增长37.86%;交易金额达1725.38万亿元,同比增长32.77%;
预计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市场将达到1,351.3亿元,2016-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届时,软件产品占整体IT花费的比重达到9%,服务则上升到42.1%,而包括IT硬件和网络设备在内的硬件比例将从2015年的54.3%下降到2020年的48.9%。
中国智能银行机(VTM)发展分析
VTM(Video Teller Machine,也有人叫Virtual Teller Machine)是一种通过远程视频方式来办理一些柜台业务的机电一体化设备。VTM智慧银行是以VTM自助服务设备前端为基础,集传统银行、网络银行与媒体技术集成于一体,以智能化手段和新型的思维模式来满足银行需求,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其主要特征是服务社会化、业务智能化和产品多元化,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科技与业务发展的高度融合,不断推动银行业务创新、服务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安全和便捷的多样化金融服务。它与传统银行不同的特点在于:业务系统多功能性和服务系统的大数据处理化。
目前VTM主要的工作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委托模式,业务信息全部由远程柜员操作录入,客户只需要做确认,优点是业务操作效率高,用户体验好;第二种是自助模式,所有业务信息均由客户自行录入,远程柜员不能操作业务,不能协助客户完成业务信息的录入和操作,只能为客户提供指导,优点是并非所有的客户都需要远程柜员指导,对远程柜员资源的占用较少,缺点是会延长平均业务办理时间,影响用户体验;第三种是协助模式,客户和远程柜员都能录入业务信息,必要时可完全由柜员输入,由客户确认提交。这种模式兼具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测算VTM的市场空间,首先要看银行对于VTM使用的定位。根据我们调研情况来看,对于VTM的使用主要分为三类,其一是作为网点柜台的补充,或是自助网点布放,第二对柜台取代,第三离行式网点布放;我们倾向认为,目前VTM布放的主要功能是对现有网点柜台的补充、分流,在获得足够的数据、确认系统稳定可靠以及拥有成熟的VTA之后,才会着手自助网点布放以及离行网点的布放。
我们认为存量设备升级布放对应557.7亿元的市场:2014年我国银行金融网点合计21.71万个,其中具备功能分区的11.87万个,对该类网点进行升级,每个网点对应2台VTM,则对应474.8亿元市场;同时对于其他离行网点进行布放,其中ATM保有量在60万台左右,假设每个网点平均2台ATM,则离行ATM有16.58万台,假设以4:1的比例进行排放,则对应82.9亿元。考虑到我国百万人均ATM保有量远低于欧美,VTM新增保有量市场也将随着ATM的增长而逐步增长,新增设备市场将对应VTM334-557亿元左右的市场。合计VTM市场将在千亿左右,892-1115亿元。
1
中国智慧银行发展前景展望
提升金融业信息化水平
传统的金融服务需要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但是通过使用智能移动终端等科技手段,能广泛提升服务的可触达率和覆盖率,实现智慧交互、智能感知。
智慧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必然趋势,金融自助设备行业也进入加速“洗牌”阶段,具备先进理念、先发经验、自主研发能力的智慧银行综合解决方案企业,正在逐步主导市场。
这个可获得性既包括客户使用的触达性,也包括机构的触达性。以前由于技术成本过高和服务成本过高,银行无法对部分客户群体提供服务,服务缺失现象严重。但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可以获取客户数字化的信息,比如个人情况、社交数据、交易记录等。通过大数据的甄别和风险计量,使缺乏信贷历史的用户也能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
科技进步加剧金融脱媒
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是客户需求多元化、金融脱媒形势下的跨界竞争。任何竞争,无外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掌握竞争的中心地带位置;二是集中力量提高目标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培育具有战略价值决定性因素的资源。流程银行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进行精确的银行价值定位,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应对当前跨界竞争环境的重要选项。
“软实力”在目前对创新速度要求更高的互联网金融环境里,在对综合、动态定价要求更灵活的利率市场化环境里尤为重要。未来肯定会不断出现更快速、更便宜、更简便的技术,保持竞争力的资源,是银行的业务、IT架构资产及其管控人才。
降低客户成本且提升安全便捷
降低客户成本。新技术的诞生,既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也带来成本和费用的下降,能更好地解决信用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难”的困局。未来,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流程优化、技术更新、费用降低等方式降低成本,使客户获取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
提升安全便捷性。金融的核心是风险,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谈体验和便捷。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探索运用基于大数据的实时智能风控系统给客户提供最安全的服务体验,最便捷的金融服务。
技术驱动调整客户结构
首先,继续加强智能网点的建设,未来,智能网点建设将是创造超预期客户体验的重要手段。智能网点通过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上的大数据分析,构建“360度”全视角客户画像信息,帮助银行完成从了解客户、理解客户、洞察客户,到最终“掌控”客户的过程,使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真正成为可能,实现网点由交易结算向销售服务转型步伐。其次,借助新技术手段,继续发展和挖掘新的数字渠道和新的移动应用,构建更多场景化服务形态,为客户提供场景化的在线服务。另外,以改善用户体验为核心,继续加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实现从O+O到O2O到O2再到O3的转变,打造全方位的银行和银行外部生态体验渠道。
技术促进商业生态开放
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通过推动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良性互动与深度融合,整合和再造客户关系管理、产品管理、渠道管理、条线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流程,契合未来银行客户的行为习惯、商业模式和服务需求。
建立“数字化”的业务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积极推进数字化经营,才能避免在数字化浪潮中被颠覆。为实现数字化企业这一目标,有三条路径可供选择,包括:营销和客户渠道的数字化、运营和流程的数字化、业务模式的数字化,但前两种模式更多地是从银行自身的渠道延伸和提高成本效率的角度来看待数字化,而第三种模式则更多地是从客户角度去看待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