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传输为媒介,以数据信息为贸易主体的数字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已成为促进服务贸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分析数字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研判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商务部服务贸易司编写了《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8》。9月19日晚,商务部服贸司副司长樊世杰在中国数交会上解读了这一报告。
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现状
据介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正快速发展壮大。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内互联网用户达到2.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数字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企业主体日益壮大。2018年全球研发支出最高1000家上市公司中,中国企业达到175家。
二是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呈快速增长态势。我国卫星导航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了销售,北斗先后落地“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四是云服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2018年和云计算相关的运营服务同比增长21.4%,很多企业成为全球市场领先的公共云提供商。
五是数字内容进入快速发展期。随着游戏自主研发能力迅速提升,海外游戏市场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六是离岸服务外包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金融、保险、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数字化服务达到1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我国发展数字服务贸易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随着全球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5G等技术成果大行业应用即将投入使用,为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奠定基础。但与此同时,尽管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数字交易国,发展数字服务贸易有优势,但我们的数字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企业还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艰巨任务,城乡之间还存在数字鸿沟,数字人才供给不足。
数字服务贸易的展望
展望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要夯实基础,提高技术供给能力。同时推动软件企业加快服务模式的转型,完善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机制,以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为重点拓展新空间。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政策体系,完善数字服务贸易治理体系与监管机制。
报告的组织特点
明确了数字服务贸易的内涵。也借鉴了世贸组织、美国等关于电子商务数字贸易的定义,提出数字服务是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并通过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交付产品的服务。根据我国产业发展情况将其分为软件、社交媒体、搜索引擎、通讯、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服务,数字传媒等数字内容服务,以及包括互联网交付离岸服务等其他服务。
报告总结出数字服务贸易
有6个主要特征
一是虚拟化,生产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技术信息,交易是在虚拟化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并使用虚拟的电子支付方式,也就是交易的虚拟化,同时也存在流通的虚拟化。
二是平台化,互联网平台不仅是汇聚各方数据的中枢,更是实现价值的核心。
三是匹配化,数字广泛应用大大降低门槛,中小企业、个体商户和自然人都可通过互联网平台面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服务。
四是个性化,可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五是生态化,平台、企业、消费者都要遵守契约精神,共创价值,形成互利共赢生态体系。
六是全球化。
樊世杰表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引起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商务部也将继续组织专家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将会形成报告,利用中国数交会这个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
文字:大观新闻大连日报记者李楠
图片:中国数交会
编辑:徐琳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