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雅茹
编辑丨奚亭
争着抢着入局的两轮电动车的生意似乎没有那么好做。
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车市场迎来震荡式发展。杭州某电视媒体曝出,受新国标影响,当地整车品牌已由早期的30多家,逐渐萎缩和减少到目前的5家,80%电动车品牌被新国标扫地出局。营商出行数据显示,新国标实施后,旺季情况下,福州等地部分市场销量下滑60%以上。其实不只是福州,大多数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
作为新科技力量的代表,已经登录纳斯达克的小牛电动也未能幸免。带着对行业发展和企业未来发展走向的疑问,亿欧汽车采访了小牛电动CEO李彦。
市场在回暖
新国标实施后,各地展开了对于生产企业无证生产、超出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生产、不按新标准生产等一系列的排查。电动自行车厂商作为产业链上游环节,正在经历一场行业蜕变。积压的库存车销路受阻、新车得不到市场青睐问题接踵而至。
“新国标发布后的5月份,很多地区销量下滑,有些市场下滑幅度甚至达到80%。一些市场此前一个月能卖2万台,后来只卖到4000台。”李彦表示,“这其中除了受到很多消费者在3月份提前购买的影响,也有一些消费者正在观望新国标是否能够严格执行。”
“但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整个市场其实在回暖。”李彦补充道。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小牛电动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小牛电动销售收入达到5.3亿元,同比增长38%,共计销售99360辆智能两轮电动车,同比增长14%,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实现11.7%的增长。
事实上,在李彦看来,消除市场一系列反应,新国标实施正在加速行业洗牌,同时促使两轮电动车产品迭代升级,推动锂电市场发展。这也与小牛电动车此前的布局息息相关,四年前,小牛电动就开启了两轮电动车行业的锂电化进程。
这也被李彦看作小牛电动的先发优势。
锂电成风口
具体来看,李彦向亿欧汽车分析了小牛电动坚持在锂电电池方面不断投入的初衷。
近期,多起纯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将新能源汽车推至风口浪尖,安全问题成行业共识。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不同于行业一般玩家,利用电池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小牛电动自己承担起了电池设计的角色,电池BMS管理系统。
今年4月12日,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举办的“一路小牛”的主题发布会上,小牛电动正式发布第4代NIU Energy睿电AI动力锂电系统科技。据了解,睿电 AI 动力锂电开创了全局研发设计理念,打破锂电性能孤岛,利用系统性兼容性技术与智能充电技术,让锂电池、Cloud-ECU 及车辆动力部件紧密协作,提升锂电各项性能指标。
李彦表示,行业内大多数玩家的锂电系统由电池厂商去做,所以电池的安全与否取决于这些厂家能否做好。小牛电动希望通过自主研发BMS管理系统,实时掌握核心数据,了解电池电量使用情况,增强充电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任何情况下电池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防水,当充电器插入后,小牛电动希望通过对电池湿度监测,进行合理调控,决定是否做断电处理。此外,当用户在骑行过程中,电池数据也会实时上报,小牛电动通过后台获知车辆有问题,便会向用户推送告知。
不只是出于对电池本身的安全及防水监测,通过分析电池放电曲线,小牛电动希望进一步了解用户在骑行时电车加速动作,再通过不断调试放电曲线与加速动作结合,提升电动车整体性能。
智能化成卖点
从诞生之初,智能化就已经是小牛电动对外宣传的重点,这也一直是小牛电动吸引“科技粉”的潜在卖点。
据李彦介绍,小牛电动此前刚刚推出了C35 芯片模组以及V35 Cloud ECU中控,车身遍布20处传感器,以双CPU保障,实现300次/分钟的信息监测,可对超过600项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能够利用OTA升级,对于车辆定位安防、远程操控、智能自检、智能优化整体性能等方面进行提升。小牛电动也正在研究全新的APP,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用户可通过APP实时查看车辆状况,实时获取整车的所有信息,实时查看车辆所处位置。
同行业里的大多数企业一样,在新国标市场下,李彦也有自己的担忧。“传统品牌在新国标品牌下获得认证的产品很多,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这中间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大家对于产品的设计理念存在差别,所以想要做成爆款很难。”
但从小牛电动财报数据来看,小牛电动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在下降。其不久前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小牛电动2019年第二季度研发成本支出为1670万元,同比下滑63.6%。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家以科技作为重要属性的企业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蜕变。
市场体量难以扩大成困境
根据中自协的数据显示,2018年电动两轮车的总销量约为2600万台,十大电动车品牌总销量则约为1600万台,占据行业六成以上,雅迪、爱玛位居榜首。其中,雅迪2018年全年在全球销量达到503万台,而小牛电动的年销量仅仅达到三十几万台,其中的差距不言而喻。
相较于雅迪、爱玛电动车品牌,小牛电动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高端出行品牌,富有态度和科技感,主要针对城市用户出行的品牌调性让小牛迅速收割了第一批用户。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暴露,品牌下沉不足,销量集中在头部城市,难以带来可持续增长,这种矛盾正在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张得到激化。
对此,李彦直言,这的确是小牛电动当前的困惑。他解释道,”难以下沉是由于小牛电动的车辆单价较高,三四线城市用户购买力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产品直接铺到三四五六线城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牛电动已经推出副品牌”GOVA“专攻下沉市场,未来也将通过调整策略进行产品扩张。
按照李彦的说法,小牛电动希望先在这些城市实现门店落地,让用户体验到小牛电动车。另外,针对这批用户,小牛电动将推出功能简配版的产品。但同时,小牛电动也会为用户留有升级的空间,可以通过后期加装,进行升级。而对于城市的选择,小牛将优先选择采取严管措施的城市。对于门店的大小,李彦也做了进一步规划。其透露,门店将会通过逐渐升级进行扩张,未来也会从50-100 平米的小店,发展成更大规模的大店。
攻坚海外市场
除了通过开拓三四五六线城市占领市场,小牛电动还将目光放在了国外市场的扩张上。
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小牛电动在海外市场表现格外引人注目。财报数据显示,其2019年Q2营业收入为53050万元,同比增长38.1%,较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了49.3%,业绩稳步提升。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电动摩托车销售净营收的73.0%;海外市场占据了27.0%,比例高于去年同期的10.2%。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小牛电动已通过26家经销商覆盖欧洲、美洲、大洋洲、东亚、南亚、东南亚等34个国家。据李彦透露,在海外市场,小牛电动有两种打法,一种是传统的零售模式,一种是2B服务,为当地的共享电单车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获取利润。目前小牛电动海外共享业务合作伙伴正在持续增加,已为美国、德国、法国等11个国家、13个共享电动车运营商提供基于SaaS的两轮电动车智能共享业务解决方案。
当被问及为何不会自己做运营生意时,李彦表示,国外的运营工作需要靠强性政府关系。所以,小牛电动希望担当的更多的是赋能者的角色。
同时,小牛电动也正在向其他市场迈进,印度或成为小牛电动下一选择。
所以,在新国标下,小牛电动压力与机遇并存,除了面对产品迭代升级、市场下沉的压力外,在新国标背景下,小牛电动要想继续争得一杯羹,还需全方位提升,其中也难免要经历必要的阵痛期。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新国标的出台和实施,从技术层面上为行业设立了门槛,倒逼全行业向高端化迈进。可以判断的是,未来,有实力企业有望走向“马太效应”,而实力不强、技术落后者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走向倒闭。
注:图表来自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