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麦当劳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AI语音公司Apprente,这是这家快餐巨头今年投资的第三家技术公司。
就在今年3月,麦当劳还收购了专门从事个性化和决策逻辑技术的公司Dynamic Yield,紧接着又收购了其应用程序供应商Plexure 10%的股份。
不止麦当劳,“隔壁”肯德基也一度在门店内部署机器人。在去年的阿里云栖大会上,肯德基与阿里云合作推出AI点餐员。无论是强噪声环境,还是复杂的点餐餐品,AI点餐员都能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帮顾客选出餐品。
2017年,肯德基与必胜客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将中国市场部分运营业务出售给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百胜集团首席执行官Greg Creed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年内,AI将在快餐业取代人类。
云从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周翔告诉CV智识,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接受AI,市场空间还有很大,而人工智能之后也会经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当技术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你会发现许多从前十分封闭的传统行业,比如说央企国企,现在也开始慢慢接受技术带来的一些改变了。一旦他们跟上来,人工智能在社会各方面的应用就会快速增长起来。”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核心技术和人才大多掌握在科技公司手里,多数体量大、模式重的传统公司发现自己想要拥抱却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传统公司通过内部设立AI lab的方式加快技术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改造升级,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传统公司难以招到成熟的AI人才,现如今绝大多数AI人才仍然流转在各个AI公司之间,多数人既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勇气只身涉足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的巨头如何搭上AI的高速列车?答案是“买买买”。
抓住科技公司这根稻草、投资甚至收购体量较小的科技创业公司或与之合作,成为一批传统公司避免自己被时代浪潮、技术升级所淘汰的主要策略。
传统公司搭上人工智能“高速列车”
利用技术改进运行模式的不仅有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海底捞等餐饮企业也正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助力营销。
2018年10月,海底捞斥资1.5亿在北京开设首家智慧餐厅,火锅店从后厨配菜、出菜、传菜、收盘、收银等环节都实现了“无人化”,智能机器人完全代替了人工。
星巴克推出的移动应用“我的星巴克咖啡师”,可以通过发送语音命令或消息给虚拟咖啡师下单。尽管每个订单存在不小细微差别,但是人工智能系统也能够提供差异化的客户体验。
早在2015年,肯德基就曾与百度合作,在北京金融街地区开设了第一家智能餐厅。
在店里顾客可以用一台机器拍照片,机器将识别用餐者的面孔、性别、年龄、情绪、以及其他一些特征,然后帮助合适的食物和套餐、并完成点单过程。
今年,肯德基又在杭州、沈阳等地相继开设几家智能餐厅,提供刷脸支付、个性化点餐等服务。
在去年的“杭州云栖大会”现场,肯德基携手阿里云联合推出一款全球领先的AI多场景智能点餐机。具备“免唤醒”、“强抗噪”以及“语义理解”三大卓越功能的肯德基AI点餐机在科技主题的云栖大会上脱颖而出。
肯德基人工智能的KI上校长期活跃在肯德基APP。2018年5月上线以来,KI上校已经与消费者实现了逾400万次互动。
最新登场的肯德基无人甜品站中,自助易操作的互动屏和“黑科技”机械臂设备,得以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自助挑选购买冰淇淋花筒。
不止餐饮企业,地产大亨碧桂园,饮料大王娃哈哈,农业巨头新希望集团,零售企业沃尔玛、玛氏、永辉,医药巨头辉瑞、药明康德等无一不在投资甚至收购AI公司,试图通过拥抱AI等新技术以缩减生产成本、提升效益。
随着房地产市场从曾经的黄金时代“滑步”进入白银时代,国内地产龙头企业纷纷开启转型之路,恒大造车心不死,碧桂园则对进军机器人颇为执着。
2018年,碧桂园在经历了与苏州穿山甲机器人、顺德老乡美的合作尝试后,正式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
同年7月,博智林机器人作为碧桂园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以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零部件、相关的机器人核心技术以及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发、制造、运营为业务内容。
同样将机器人作为进军人工智能切入口的还有娃哈哈。今年四月,娃哈哈新成立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机器设备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等。宗庆后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及最终受益人,并出任董事长一职。
跟很多传统制造企业通过采购专业设备不同,娃哈哈选择自主研发机器人,在全国饮料行业中仅此一家,可见娃哈哈对机器人产业的看重。
多年来,沃尔玛一直在对人工智能进行投资,且规模之大少有公司能与之匹敌。自2018年以来,沃尔玛宣布了多项人工智能举措。
2018年7月,沃尔玛和微软宣布了一项为期5年的合作计划,沃尔玛将启动一系列广泛的云创新项目,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为一系列面向外部客户的服务和内部业务应用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
2018年11月,沃尔玛宣布将在其门店内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以更好地识别商品何时缺货,以便主动补充库,并宣布到2019年1月底,将在其数百家门店部署360台具备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功能的扫地机器人。
2019年2月,沃尔玛宣布收购了以色列初创企业Aspectiva。Aspectiva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生成的内容,比如客户的产品评论,并将其与购物者的浏览行为结合起来,为在线和商店的购物者提供产品建议。
而在2018年10月的沃尔玛投资会议上,多位高管就人工智能对公司的重要性发表了评论,种种举措,无不体现了沃尔玛对AI技术的深度拥抱。
辉瑞制药、药明康德等药企选择投资AI制药公司加速药物研发进程;糖果制造商玛氏则直接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自主探索支持其生产、营销各个流程的AI技术。
“买买买”背后:传统行业亟需AI赋能
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指出,AI纯技术红利阶段已过,我们正在迈入AI+时代,传统产业将迎来新一波技术革命。
各大传统公司纷纷抱紧人工智能大腿,投资或收购AI公司、进军机器人、设立AI Lab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迈入对传统行业改造阶段,而搭上AI高速列车的传统公司们,谁先一步布局人工智能,谁就有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和优势。
德勤201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人工智能投资获得了经济回报。对所有行业的公司来说,认知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率为17%。
人工智能还能将传统公司带入正向循环。
AI模型驱动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更好的产品吸引更多的用户,更多的数据资产吸引AI人才和提高AI模型。一旦一家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利基市场确立了竞争优势,其护城河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
以麦当劳为例,拥抱AI已然为其带来了切实的效益。
业绩报告显示,麦当劳在线零售等领域的销售和品牌参与度大幅上升。
目前全球近1.7万家麦当劳门店都在使用自助点餐机,这一渠道已经占麦当劳到店交易的90%。而麦乐送也在过去两年变成一块规模达到30亿美元的业务,订单量占总增长订单数的约70%。
谷歌数据显示,2019年麦当劳股价上涨了20.5% ,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迄今的涨幅大致相当。但去年麦当劳股价上涨了近35% ,在市场中遥遥领先。
目前,麦当劳股票市值1670亿美元。麦当劳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将改进其系统运行,进一步将其与快餐业同行区分开来。
为了拥抱技术浪潮,麦当劳甚至在内部成立了一个名为McD Tech Labs的新内学家和技术专家。
在2018年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沃尔玛首席执行官指出,沃尔玛已经在公司的各个流程当中使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这为公司节省了每年大约3000万美元的开支。
“从我们的供应链到房地产,到商品销售,再到法律等等。我们还通过超过500个软件自动化机器人在整个业务中实现智能自动化,这些机器人使用机器学习来完成诸如应付账款、工资、福利、物流和运输等领域的手工和重复性任务。它们让我们的员工专注于更有吸引力的工作,还有助于减少开支。这为我们每年节省了大约3000万美元。”
而在沃尔玛首席财务官看来,人工智能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也为公司招徕了新的人才,“公司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新技术孵化器,我们在那里致力于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是一种不同的方法,它允许我们招募一些最聪明的人才到一个技术中心,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结合公司需求,正大力发展机器人的地产龙头碧桂园集团,同样认可人工智能对于赋能自身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曾表示,5年内至少投资800亿,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中。同时,碧桂园未来还将引进上万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
碧桂园总裁莫斌认为,基于公司自身的业务规模,碧桂园的业务场景对智能机器人有大量需求,公司现阶段重点研发建筑机器人。
公开资料显示,碧桂园地产目前拥有超2000个楼盘,每年建造数十万套房子,砌砖机器人、铺地砖机器人等建筑类机器人有大量实际需求,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建设。且碧桂园目前已有多重建筑机器人进入调试阶段,如外墙喷涂机器人、铝膜安装机器人、内墙板(预制)安装机器人等等。
机器人甚至有可能成为碧桂园在地产业务之外的另一个增长点。
鸿沟难越,却仍可跨越
在接受CV智识等媒体采访时,玛氏亚太区数字化业务、AI创新团队总监彭雅瑞表示,玛氏也已于2018年年初成立了AI研究中心,以赋能从生产到营销的各个环节。
“很多人觉得AI技术和传统行业可能相距甚远,但其实AI技术在我们企业各个方面都有应用,我们所有的消费者产生的评论,在所有的电商平台上,我们每一天的数据,通过AI技术直接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产品被消费者感知到的是什么,然后我们怎么样每天去做优化,去做服务的提升。”
“我们已经用各个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事业部,已经有差不多50个不同想法,其实是希望有AI技术让它带来更高的效率,或者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这里面包含了营销的部分,也包含了供应链部分的优化,也包含很多新的智能硬件。”
但彭雅瑞同样表达了担忧,“我们一是苦于行业内缺少合作伙伴,另外是我们自己内部有没有更多的人帮我们从把它翻译成AI人才可以理解的问题,然后他们用算法把帮我们解决。”不论是从寻找技术合作伙伴的角度,还是从自身寻找人才的角度来讲,真正把AI技术扎实地落地到传统行业里面去,目前仍然存在困难。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路孚特,金融已经是当下AI落地状况较好的行业之一,而路孚特之类的传统金融公司仍然苦于寻找需求量逐年增加的AI人才。
路孚特中国董事总经理、全球移动开发副总裁吴震操表达了和彭雅瑞类似的观点,“我会把应用型分成几类,一是我们能有应用型的人才去定义我们的产品,需要有人懂AI,把金融行业的数据在商业银行的产品中落地。第二类是把这些定义的产品实现。第三类我们需要能够到客户现场,能够帮助客户了解需求,把他们现有的业务场景和金融数据,和我们自己的产品结合这一类的咨询型人才。”
人工智能和传统行业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AI公司对此同样深有体会。
“我们人工智能技术型企业,不了解具体行业,但是反过来行业客户其实也不知道,这些技术能够给他们的业务流程带来怎样的变化。”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告诉CV智识,在落地过程中,AI公司同样苦于不懂行业。
“所以这就需要什么?就要我们和这些行业的专家坐在一起,真正把行业里的实践摸索出来以后,才能对实际的业务产生影响。”
鸿沟的存在凸显了沟通的重要性,B端生意难做,坐在一起,慢慢谈、真诚谈、认真谈,方能落地。
“而且我们发现这时候不能只有感知这样一个技术,后面还有大数据分析、决策等等一些跨媒体的技术进来。比如图像里面还有OCR,都要把它应用进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也开始慢慢弥补这些核心技术。”
姚志强进一步向CV智识解释,沟通的结果就是,他们发现一个单点技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延伸发展其他技术才能给客户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姚志强举例称,“最先我们在安防领域发现一个需求叫跨境追踪,只有人脸识别,其实对公安来说有很大的问题。公安办案的时候要求复原一个完整的时间信息链,但很遗憾,并不是所有的摄像头都能识别出人脸:有的摄像头看不到我,它特别远,信息分辨率太低了,不足以做识别。”
“这个情况下你还是要分辨出,这个人到底从哪进从哪出,那这个时候你就需要通过人体来找到这个人,这个人从这个摄像头出现换到另外一个摄像头,你都能把他找到,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姚志强不止一次向CV智识强调扎根行业的重要性,“要真到一个行业里面,要认真真真去理解这个行业,才能够产生融合解决方案,而不是说我只给你提供一个人脸识别或者语音识别的技术。如果说你只是给了一个技术,那你会发现完全依赖于这些行业、这些客户自己去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其实挺难的。”
“行业和技术之间有一个gap,要把这个桥架起来。”
人工智能迈入“黄页时代”
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主题分享上,李开复抛出一个疑问,“在座可能很多人来自传统行业,或者你们的朋友有很多来自传统行业。如果你问一问他们,你们的公司用 AI 吗?他们的回答应该是只有 4% 的公司用了 AI。”
“最多算是当时马云先生创的中国黄页,或非常早期的 Yahoo yellow pages,其他的那些技术都还没有被发明。可想而知,从互联网黄页时代到之后的发明是多大的一个比例。或者,可以比作那个电网还没有出来的电力时代。”在李开复看来,今天的 AI 在中国还处在“黄页时代”
昔日饮料大王、地产巨头、餐饮巨头亦通过“买买买”科技公司的方式抢占先机,赢得竞争优势;甚至连体育消费品牌耐克也在今年推出一项名为Nike Fit的VR试鞋新技术,旨在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鞋的尺寸;快消集团欧莱雅的招聘人员则通过使用聊天机器人处理候选人的问题,从12,000名候选人中筛选出80名实习生节省了200小时的时间。
如此种种,正是人工智能迈入“黄页时代”的奇景。
由传统巨头公司率先展开的智能化改造已经展露其应有的能量,在AI升级传统行业过程中,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和用户体验的优化。
一场智能化正在悄然酝酿,已经搭上人工智能高速列车的传统公司或将迎来新的智能高地,经营会更加从容,而错过这场技术变革的企业,或将失去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