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彭博、MLex等多家外媒报道,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正在接受中国反垄断机构的调查,这项审查可能将终止腾讯与全球几家最大唱片公司所签署的独家授权协议。
据报道,政府部门于今年1月份启动了这项史无前例的全行业调查,目前正在审查腾讯音乐与环球音乐集团、索尼音乐娱乐和华纳音乐集团等音乐品牌达成的独家版权交易。
一位从事音乐版权生意的人士也透露,反垄断立案调查确实存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开始了,大家也在积极配合。”
值得关注的是,反垄断机构并未选择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立案,而是考虑涉案行为是否构成潜在的排除、限制竞争的纵向垄断协议。
这是自2008年中国《反垄断法》生效以来,首起涉及非价格纵向协议的调查。
为何首起涉及非价格纵向协议的调查,会针对音乐行业的独家版权模式?事实上,目前中国所实行的独家版权模式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不少专家学者也多次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反对独家版权,甚至称其为行业“毒瘤”。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曾多次表示,以独家版权形式使用网络音乐作品,不利于网络音乐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目前来看,独家版权模式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产业角度看,独家版权模式将音乐版权转变为稀缺资源,扼杀产业创新,压制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据MLex此前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为,腾讯音乐通过长期独占三大唱片公司和其他音乐公司的独家版权,以限制网易云音乐、阿里巴巴的虾米音乐和中国移动的咪咕音乐等竞争对手获取全球最受欢迎和最有价值的音乐资源,可能损害了市场竞争。
音乐版权是音乐产品发展的基础,独家版权模式的实行却让音乐版权变相集中在少数音乐平台上,其他的音乐平台采买版权必须通过“中间商”之手,但因为竞争关系很难以正常价格买到甚至没法买到,或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近日,一位音乐行业的企业家在接受外媒Billboard采访时表示,腾讯音乐最近一直试图通过与一家腾讯实际控制下的分销商签署独家分销协议来主导市场,这是进一步强化市场排他性的举措。
另一方面,当独家版权资源成为产业竞争焦点,也限制了产业创新,让数字音乐产业从创新驱动变为资源驱动产业。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就曾提到,在曲库规模上占据垄断地位的音乐平台,很难有动力为提升用户体验而去开展新模式、新技术的研发。而一些创新的音乐平台却因为买不到版权或没钱买版权而日渐凋零。
日前,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也指出独家版权对行业的危害,“不仅仅是在线音乐,一家独大的版权垄断格局已经压制了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第二,从用户角度来说,独家版权模式下用户丧失了选择权,听音乐体验也会变差。
据称,对市场上现有的和潜在的所有竞争对手而言,腾讯开放授权音乐版权的程度非常有限,而且报价高昂。
彭博报道显示,腾讯音乐以高得不合理的价格获得音乐独家授权之后,再分销给其他平台,并将大部分成本转嫁给竞争对手。
与世界其他地区直接从唱片公司获得版权的价格相比,中国音乐平台从腾讯音乐获得转授的版权价格可能要贵上一倍。FT中文网指出,腾讯音乐较高的回报来自向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百度等公司转授音乐内容。
当市场情况被认为对消费者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决定进行干预。如果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状态继续下去,消费者可能会面临音乐平台选择减少的局面。
最终,更多的消费者不得不转向高额的付费服务,因为剩下的音乐平台将把更多的音乐内容设置为付费内容。
《南方都市报》也在《争夺1%独家版权 头部音乐平台涉嫌变相垄断》中指出,音乐版权市场一旦垄断形成,未来天价版权费将转嫁给消费者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