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云从科技副总裁张立:着眼金融数据安全 人工智能应用升温

2019-09-14 08:44发布

易妍君

在金融科技赛道上,拥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正在成为重要的市场参与者。

当站在科技前端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遇上传统银行业务,两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科技公司如何助力银行业务的转型升级?在科技公司眼中,金融科技的发展又将呈现出何种趋势?

日前,云从科技副总裁张立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对风控水平有着极高要求的行业,银行之所以能够与人工智能这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新技术快速融合、发生化学反应,是因为在合适的时间点,两个产业相互之间找到了合适的交叉点。云从科技结合了银行本身的业务发展节奏、业务需求,与银行一起成长。去年下半年以来,云从科技参与了央行制定刷脸支付规范的整个流程。今年4月起,央行开始做刷脸支付试点,云从科技也是配合央行做试点工作的核心公司。

科技赋能需找准切入口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银行科技发展进行到了哪个阶段?金融科技公司是如何切入银行入口的?

张立:随着各大银行开始重视“第二增长曲线”以及银行4.0时代的到来,此前信息化建设相对健全的金融机构,也在寻求将科技能力输出,去连接更多的G端(政府)、赋能B端、突破C端。就C端的突破来看,银行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回过去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失去的C端市场。于是这些年,银行一直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而在服务小微企业、C端客户方面,银行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风险可控。由此,银行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补足其科技能力的短板,新的技术手段建设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

作为金融科技公司,云从科技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与银行达成合作伙伴关系,除了银行在新的发展阶段衍生出对科技能力的新需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智能技术在现阶段有了一定突破。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互相有需求。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场景才能够落地,在实验室的封闭环境中只能去验证试验数据。当然,银行需要稳定,新技术的进入并不代表其将颠覆原来所有的传统操作系统。云从科技的做法是,切入到银行业务之后,与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实验室。经双方共同打磨的技术,先在银行内部试用,如果技术可行再进行全行推广。我认为,科技公司只要找到好的切入点,以最佳姿势切入进去,就可以被银行所接受。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的应用达到了何种水平?金融科技公司又有哪些技术积累?

张立:客观来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是在做单点突破。因为人工智能是核心底层技术的创新,需要很多年的发展。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期望与实际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公司也存在巨大压力。

云从科技的创始人周曦博士在2011年被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回国,加入了中科院。此后,周曦博士在中科院潜心研究了4年,云从科技的核心技术也是在这个阶段积累起来的。2018年3月,云从科技让跨镜追踪(ReID)在准确率上首次达到商用水平。2019年3月,云从科技再创跨镜追踪三项世界纪录。

《中国经营报》: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为银行提供哪些服务?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其业务模式有何变化?

张立:2015年,身份识别漏洞的曝光,触发银行开始探索生物识别系统,央行邀请了众多科技公司进行技术PK。当时,央行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是,生物识别技术能否被验证。云从科技被选中,随之以技术公司的身份切入银行业务。

起初,我们从生物识别系统开始切入,随着银行对云从科技提出的要求逐步提升,云从科技又研发了适用于银行前端人证核验设备的智能化模块,将其叠加在原有的机具设备上,也研发了VIP识别摄像机;去年上半年,我们开始帮银行做大数据风控;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则开始配合央行做刷脸支付的技术标准、技术方案。

这几年,作为金融科技公司的一员,云从科技跟银行一起在成长,银行对自己的要求逐渐在提高。这个过程中,也给了云从科技大量的时间,跟银行一起去打磨技术和场景的结合,形成有价值、能够解决问题的产品。就商业模式而言,在业务2.0阶段,云从科技主要是卖产品、卖服务和解决方案。

大数据应用基础是信息安全

《中国经营报》:有观点认为,基于大数据的人脸识别应用暗藏安全隐患。对此,你怎么看?

张立:人脸识别技术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具有极强的隐私性与领域扩展性,关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甚至国家信息安全,云从科技对此也保持着极强的敏感度。

作为中科院体系的“国家队”,云从科技承担了很多国家平台的建设任务,数据安全是云从科技作为国家平台建设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如何让数据在合适的场景下进行合法合规的使用,从而降低数据使用的风险、提升数据使用的效率,云从科技积累并总结了一套完善的方法体系,不仅用技术手段去保驾护航,同时在数据的使用制度上也跟国家相关部委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中国经营报》:在大数据风控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目前能够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取得了哪些效果?

张立:经过大量的场景尝试,云从科技在实际问题中不断优化算法,已经形成了一套闭环的体系。比如,专注于金融领域的云从灵云智能风控系统,通过该平台,银行可以自主掌控风控核心环节。并提供集数据处理、分类、建模、模型评估为一体的机器学习建模工具。又如云从琢光决策引擎,其具备强大的银行业务知识网络,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相关问题,为客户提供智能决策服务,提升银行的决策精准性和前瞻性。

此外,云从科技针对“蚂蚁借呗”项目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其设计了定制化风控策略,包括反欺诈策略集、风险信用违约模型以及授信额度策略模型三个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外部数据源(补充风控)以及策略流程的优化设计(优化成本和效率)。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未来银行科技发展将呈现出何种趋势?在助力其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

张立: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在经历了以物理网点、网络银行为主导的两个发展阶段后,银行将变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金融”。全新的智慧金融,将完全以“人”为中心,摆脱物理网点和机具设备的限制,完全围绕客户,使其在所到之处、所需之时能够拥有更为易用、便利的金融服务。

就业务定位而言,以云从科技为例,我们在切入银行业务之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大量围绕银行生存的金融服务公司、科技公司。但云从科技与传统做金融机构信息化系统的公司并不会形成竞争关系。因为云从科技的定位是在服务传统业务的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叠加智能化手段,进而提升银行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3632515749891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