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闪存芯片领域,一直被三星、海力士、东芝、镁光等大厂垄断。现在,该有中国厂商的一席之地了。
”
近日,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宣布,已开始量产基于自主研发Xtacking架构的64层三维闪存(3D NAND),容量为256GB,以满足固态硬盘(SSD)嵌入式存储等主流市场应用的需求,这也是中国首款64层三维闪存芯片,将使中国与世界一线三维闪存企业的技术差距缩短到两年以内。也标志着长江存储已成功走出了一条高端芯片设计制造的创新之路,同时,这会是中国半导体技术水平最接近国际大厂的一次。
存储芯片市场长期被国外大厂垄断
多年来,三星、镁光、SK海力士和东芝等几家国际大厂,几乎垄断了全球的NAND Flash存储芯片市场供应,其中三星多年位居龙头,市场份额约38%。而中国在该产业领域几近空白。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存储市场需求已是世界最大,但我们还没有企业掌握相关成熟技术。而由于2016年三星公司因Note 7自燃事件遭受了60亿美元的损失后,存储芯片发生暴涨,进而带动固态硬盘、内存条、以及闪存卡等存储产品的价格就开始疯涨,镁光公司的NAND Flash 64GB MLC 颗粒在几个月内涨幅超过25%。
而带来的后果就是,给下游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等整机厂商造成巨大成本压力,我们却只能咬牙接受,就因为在存储市场,我们没有话语权。
寻求海外并购,却接连碰壁
作为清华大学旗下、教育部直属的国有企业,紫光集团是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厂商,每年全球出货量高达7亿套,市占比约27%。
曾经,为早日结束被外商卡脖子的日子,紫光寻求海外并购,却接连碰壁。
2015年7月,紫光溢价19.3%、开价230亿美元,意图全面收购镁光,被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
同年10月,紫光试图以37.7亿美元收购西部数据15%股权,再通过西部数据出资190亿美元“曲线收购”闪迪,最终也因外部势力强行干涉而终止;此后,有媒体报道紫光出资53亿美元收购韩国SK海力士20%的股份,但最终也没有结果。
事实再一次证明,尖端高科技成果,是用钱买不来的!
科技自立,自主研发取得成功
求人不如求己,在海外并购失败之后,紫光终于明白了科技自立的道理。
于是,紫光在境外持续高薪寻找优秀的人才,并严格遵守国际商业的道德规则,“只带人不带文件”,坚持“自己的技术要靠自己研发”,紫光集团还聘请了在中国台湾省有“存储教父”之称的高启全。在整合两岸技术团队之后,长江存储开启了自主研发之路,并在2017年完成32层NAND的小批量生产,在2019年完成了64层NAND量产。
2019年初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紫光发布首款5G基带芯片“春藤510”。
这是华为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支持NSA/SA模式的5G基带芯片,两周前紫光刚同华为合作,顺利完成芯片所有测试,年底将正式上市。
此外,紫光是中国最大的物联网芯片厂商,射频前端产品位列亚洲第一,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三星,大部分中低端手机都采用了紫光展锐芯片。
是的,当你变得强大的时候,才能发现你的敌人并非不可战胜!
未来,紫光将会持续投入研发
此前,长江存储执行董事长高启全接受采访时表示:长江存储希望到2023年左右在全球市场中获得20%的占有率,未来10年内在技术和市占率要达到全球一流水准。并且,长江存储在今后10年内的研发投入亦会保持增长。
而自主研发技术储备方面,高启全说:刚开始,我们获得了一些专利授权,在此基础上研发了32层3D NAND,但到64层,就是完全自主独立开发。目前的研发设计团队在硅谷有一个、上海有一个,有国外的人才力量,也有中科院同仁加入我们。工艺方面的团队主要来自武汉新芯。中科院研发团队有1000多个专利,同时长江储存在过去几年也申请了500多项专利。
目前,长江存储只是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而且产能也比较有限。相对于三星、SK海力士、镁光、英特尔等国际大厂,还存在较大差距。想彻底摆脱对外商有较大依赖,依然任重道远。
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只要长江存储坚持自主研发,做好技术专利储备,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手机、电脑都能用上国产的存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