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或许不止如此!

2019-09-07 05:06发布

从医疗、交通、物流、理财再到基础设施及其他服务行业,一直少不了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的身影。作为一种前沿的科技手段,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开启了加速奔跑的状态。如今,它在教育领域也掀起了朵朵浪花,而且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被列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明确了推进智能教育应用的部署。

5月,“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

8月,“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汇聚行业大咖与专家学者,分享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8月28日,从教育部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成果文件《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2030年教育议程提供指导和建议的重要文件。

2019年无疑是人工智能教育着重发力的一年。

01

AI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

通常提到“AI+医疗”、“AI+物流”都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但是提到“AI+教育”则有两种应用场景。其一是“教育+AI”,即推动人工智能学科专业的普及,储备和培养AI人才;其二是“AI+教育”,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包括帮助学校提高管理、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即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都有出现。它们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工具,还是老师教学模式、学习环境上,都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智能批改,主要利用了“AI+大数据、云计算、文字识别”技术,机器对于简单的文义语法可以自动识别纠错,甚至是提出修改意见,大大提高老师的批改效率。中国的批改网就是在这个领域做出探索的一款英语作文自动在线批改的产品。

比较常见的还有自适应学习,通过搜集学生学习数据,利用“AI+大数据”预测学生未来表现,智能化推荐最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高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拍照搜题、分层排课、口语测评、组卷阅卷、作业布置等人工智能教育工具也开始走进校园。人脸、指纹、虹膜、指静脉识别、 深度学习、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包括安防、支付、社交、管理等在内的智能系统,也会逐渐在校园普及。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大大地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02

AI介入教育行业带来的改变

一直以来,城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学生个性化发展难满足、老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是中国教育领域的“硬伤”。现今,“AI+教育”的发展对于诸多不公平现象或许是个改变的开始。

对于学生,人工智能可以将教学转变为大数据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真正全面发展。另外对于全国资源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远程VR教学等,帮助一线都市优质师资资源走向全国。

对于老师,未来可以将部分传授知识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机器人去做,课堂效果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情绪识别进行学生学习状况的监督,老师将从基本教学监督工作中解放更多时间,注重引导学生兴趣,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从应试教育真正升级到素质教育。

对于学校,人工智能产品将更好地辅助学校进行管理,如最近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就在学校门口、图书馆、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够实现对学生课堂听讲情况的全程监控。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全面的智慧校园,为学校提供校园安防、课堂管理、支付消费、学生个性化发展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为学生、老师、学校带来更多的便利。

就像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上所说的:“‘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掀起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师生关系等等。”

03

AI应用教育还有一些问题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是必然趋势,但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在2011年开始陆续将语音语义识别、图像识别、自适应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方面,但行业发展时间短、专业性不够深入、产品AI技术应用少,无论从技术发展还是产业落地来看,现阶段“AI+教育”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从行业角度来说,数据短板限制AI发展。数据和算法是AI应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公立学校,并没有足够的教育和学习数据被记录,这就无法为人工智能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

从学生角度来说,数据捕捉存在隐私问题。在智慧课堂上,AI要以个性化关注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不停的捕捉学生的动态,而这种追踪学生个体行为的大数据如果不能被保证完全安全的出现在教育系统中,将会引发信任危机。

从老师角度来说,AI带来教师角色改变的限制。机器人会取代老师吗?不会!机器人会将机械性工作做到极致,但老师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更多充当陪伴者和帮助者,做到从思想上育人。老师角色的改变也需要知识储备的转变,目前大多数老师还没有准备好。

“AI+教育”的普及阻碍重重,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还是有更多可能性。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释放教育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潜力。”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出席“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2019”会议时表示。

目前国家政策给予了“AI+教育”更多支持,技术和资本也正在加速布局。未来,孩子们应该也必然会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与教育人工智能共成长。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3358049422450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