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标志性产品之一是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是融合各种高技术的特别高的体现,今后不论在制造业、农业等传统行业方面,还是在健康、康复和娱乐方面,结合人工智能都有巨大的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关村智友天使学院院长王田苗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就人工智能赋能传统行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
政策、投资助力机器人市场规模扩大
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94.1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3%。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6.8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0.9%。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
《报告》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将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发展重要战略,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机器人技术的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是政策和投资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制造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并不断调整科技创新战略;部分国家将机器人作为重点支持的方向,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张岳鹏表示,从投资角度看,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能够感觉到对机器人新技术的需求,产业升级、智能化趋势公众也全部都能感受到。技术推动、底层技术、人才层面、供给需求等方面目前来看也都在朝这个趋势迈进。
机器人技术多维度渗透公众生活
在琴键上灵活弹奏音乐的机器人,冲泡和拉花一杯咖啡递给主人的机器人,实现点对点配送、巡航配送、智能避障等能力技术的送餐机器人,已经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服务型机器人渗透进生活的具体方面,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正在不断扩展,正在迎来发展黄金时代。台湾大学教授罗仁权认为,这也与制造业和服务业当前的发展变化有关。由于我国目前制造业的比例缓慢下降,服务业比例缓慢提升,这催生了对智能机器人实现场景落地的需求。智能机器人技术的投入使用既能加快制造业升级,也能在服务业上减少人工投入,最终让民众享受到智能化的成果,提升生活的品质。
除了生活场景应用方面,健康、康复领域对人工智也有巨大的需求。会场上,一台由中国科技工作者和瑞士科学家合作研发的眼科机器人设备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这是一款有望完全替代同类人工手术的眼科机器人,主要用于眼底黄斑等多种慢性眼底疾病的注射治疗。通常这类手术需要由人工完成,从手术制备到手术完成的全程至少需15分钟到20分钟,而使用该机器人只需约2分钟。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送根表示,经济水平发展会协同带动各行业进入追求高质量时代。就医学而言,微创本质上就是病人的需要,但由于地域和医生数量等原因,没办法满足患者需求,而机器人技术可以让大量的技师批量生产,这将有效缓解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改善医疗民生问题。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但短版依然明显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高峰对话环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关村智友天使学院院长王田苗担任主持,与台湾大学教授罗仁权、德国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建伟、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张岳鹏等专家从学术、产业、资本等多种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的跨国合作和跨界融合。
从理论到应用实践,我国机器人技术都处于一种蓬勃发展的状态,但仍有一些需要理性看待的问题。德国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建伟表示,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政策推动了全民热度,投资强度都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学术应用也呈现出很好的趋势。但在一些基础、关键的算法、核心零部件和首批创新的应用场景等方面,短版依然明显,需要不断在实践和市场中调整校正。
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任顺英表示,假如现在我们新的技术能够提供智能化,能够柔性生产,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就把司机解放出来了。(曹素妨 孙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