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面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的升级。 资料图片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正抓紧出台的智能汽车发展战略进行核心技术攻关、燃料电池与纯电动汽车是协同而不是替代……
近日,被誉为“中国汽车达沃斯”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举办,包括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国家六部委以及各大车企相关负责人就产业发展最新信息展开头脑风暴。
在会上,多位政府、车企人士均表示,尽管车市遇到暂时困难,但汽车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
直面挑战:专注核心技术是“最好的棉被”
从去年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出现28年以来的首次下滑,这一颓势继续延续到今年。这成为此次会上无法回避的焦点。
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表示,1-7月中国汽车销量下滑11.4%,且这种势头还未触底,不仅乘用车下滑,车企利润、经销商、新能源汽车也面临极大挑战,这种挑战未来还可能加剧。
销量下滑进一步加剧行业“淘汰赛”。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刘波就表示,目前,前十的汽车集团集中度越来越高,达到89.4%,小规模和弱势品牌将无法支撑这种竞争,“我们认为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或者是新的造车势力,只要未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都将会被淘汰”。
“汽车产业是强周期的行业,遇到了挑战也是产业规律使然。”徐留平说,要看到行业的前景,包括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技术,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大关键技术所驱动的汽车行业变化,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影响,“如果认识到了这几点,我想就不应该因为遇到一些调整而惊慌失措”。
徐留平认为,在坚守的同时,车企还要专注,这是汽车行业“最好的棉被”:在产品、技术创新、核心领域更加专注,把原来可能异想天开的东西砍一砍,聚焦做强核心业务。
“高速增长时代已告结束,中国汽车正在进入全面调整阶段,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四到五年。”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也表示,一方面,中国汽车进入竞争白热化的成熟阶段,另一方面,中国汽车进入全面开放期,价格下压仍将继续。从目前来看,合资品牌在中国工厂的投入回报率整体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合资产品在国内仍然有较大的空间,中国品牌将进一步承压。
尽管如此,多位人士依然看好未来发展前景。“汽车产业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变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前景。”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表示。
新能源车:关键零部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了个大早的中国,能否在下一轮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这也成为此次论坛中的关注重点。
财政部巡视员宋秋玲表示,从全球范围看,随着汽车电动化成为全球的统一行动,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汽车发达国家均已推出电动汽车购置补贴政策,有些国家甚至照搬中国的补贴政策,部分国家甚至提出要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开始禁售燃油车,跨国企业也提出全面电动化的战略规划。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与传统燃油汽车媲美,与国际上先进的新能源汽车也有一定的差距。车用控制芯片、电机控制器等一些关键部件依赖进口,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有供应链断裂的可能。“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加速提升产品的质量性能,抓紧在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她说。
对此,卢卫生也明确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抓紧出台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梳理技术瓶颈,集中优势力量,在新型动力电池、电控系统、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彰显核心竞争力。
技术路线:减少行政干预多方互补共存
今年6月底,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全面取消地方补贴。对此,有观点认为,政策将不再支持纯电动汽车,转而支持氢燃料电池车。对此,宋秋玲表示,新能源汽车以纯电驱动为主要取向的技术路线不会动摇,燃料电池车目前尚不具备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条件,应与纯电动汽车互补、共存发展。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也表示,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有各自的使用优势,应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燃油车退出已成定局?就在近日,工信部表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开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设立燃油汽车禁行区等试点,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制定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海南省也提出于2030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车。多个国家提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或推行加速淘汰燃油车的举措。蔡团结认为,这仍然带有行政色彩,“燃油车如果加速淘汰对企业产业的短期销售非常有好处,但是对行业资源是极大浪费。”
他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在关键技术路线、安全底线上做好了保障,再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如结合公交都市、绿色城市配送等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支持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使用引导政策,来实现科学合理的运用。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