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国进入刷脸支付时代

2019-09-05 14:46发布

图为顾客8月21日在天津“IFuree Go 无人超市”以刷脸支付的方式购物。(图片来源:法新社)

【欧洲时报九天编译】中国在两年前对人脸识别支付技术进行了前期测试,如今数家连锁品牌已经开始在门店使用该项技术,法媒近期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世界报》记者近日在上海中山公园的家乐福观察到,一些顾客在人工收银通道排队付款,而28岁的顾客陆珊瑚(音译)则自助扫描了商品,刷了一下脸就离开了超市。在中国的家乐福商场自动收银机已经配备了人脸识别支付系统。收银机屏幕上有两个小摄像头,可以识别事先已进行注册的顾客,并在屏幕上显示金额。接下来,顾客只需要在由腾讯微信支付提供的支付终端上输入电话号码的后四位数字。

报道指出,距离面部识别支付技术的前期测试已经过去两年了,该项技术说服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在北京,面包店品牌味多美(Wedome)的300家门店已经配备了该项技术,另外还有肯德基、阿里巴巴推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超市盒马鲜生以及小杨生煎的门店。家乐福预估两到三年内有20%的付款都将通过这项技术来实现。

法媒指出,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已经很常见了。手机银行、自动售货机、小区门禁,甚至是酒店登记处都用到了该项技术。45岁的李女士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她在家乐福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了支付,但她并不排斥下一次使用刷脸支付。“我已经使用过这个功能登陆我的手机银行了,”她很确信地说,“这样就不用输入密码,而且更安全,因为不能被伪造。”最近几个月,中国科技之都深圳和位于东海岸的济南已经在一些地铁线路上测试了人脸识别技术,以取代地铁票。

《世界报》认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人脸识别支付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钱包或智能手机就能购物。如果日常设备能够与人类互动,那么用户就不再需要工具了(如今的工具就是智能手机),这就是物联网的承诺之一。

人脸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运用基于中国移动支付的坚实基础。中国移动支付的90%由阿里巴巴和腾讯主导。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2018年,中国有5.83亿人也就是超过三分之二的网民使用了智能手机支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18年移动支付的交易额达到35.47万亿欧元,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多。这两家科技巨头企业向商家征收小额的交易佣金,并经常对用户提供优惠以吸引他们选择自己的移动支付服务。

法媒还透露,对于商家,阿里巴巴则承诺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生产力。阿里巴巴于2018年底推出了一款平板电脑大小、配备了3D摄像头的轻便系统,名为“蜻蜓”。味多美信息系统总监胡波(音译)表示,该系统帮助连锁店收银员提高了60%的生产力。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戴瑞克表示:“人脸识别支付的速度是快一些,但节省的时间并不像我们刚使用移动支付时那么明显。”然而,这种速度也足以说服这个刚向中国零售巨头苏宁出售其中国子公司80%股份的法国品牌在年底之前安装配备该项技术。

在商店出口处,接受法媒记者采访的顾客没有一个担心他们的生物识别数据会被上传到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服务器上。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表示:“我认为这是安全的,因为中国银行验证了交易的安全性。”27岁的周浩(音译)是华东师范大学MBA在读学生,他刷脸支付了啤酒。他表示:“我一天到晚都会用到人脸识别,比如进图书馆或者进学校宿舍,我并不担心。我知道有些人因为担心数据安全而拒绝使用,那他们就无法享受到这项便捷的服务。如果你想要享受这些便利,就得提供个人信息。但如果每个人都信任的话,就会运作得很好。”

该报道在最后援引清华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的话表示,中国的政治体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这种新型的开放模式。“中国是集体主义国家,个人的权利属于集体,即属于对一切负责的政府。因此,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么看重自己的隐私,他们非常信任政府,尽管中国政府在2017年才通过了第一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如果他们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他们可以向政府问责。”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3301095696564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