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上汽在卡车领域上都是低调的。
长期以来,外界认为上汽的主场是乘用车。但事实上,上汽红岩扎根重卡领域将近20年,2017年年底,上汽红岩推出了一款无人驾驶重卡。自新四化战略敲定以来,上汽更是在智能化领域上一路高歌猛进, 斑马智能行车系统、C2B智能制造项目、IGS的智能驾驶都是智能化探索的成果。
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汽公布了最新的在智能卡车上的进展——5G智能重卡,这也是上汽智能卡车领域的探索成果。
对于一家车企而言,在把握前沿技术和商业落地之间,如何掌握好产品的节奏,规划好产品的路线图,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那么上汽在自动驾驶卡车上的规划是什么?雷锋网新智驾对话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郝景贤,了解上汽5G智能重卡的商用车逻辑。
自动驾驶卡车新实践
比起自动驾驶乘用车、自动驾驶卡车是一个更容易实现商用化的赛道,也是一个更加容易落地的赛道。
此次上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所展现的L4级智能重卡,综合应用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高精度地图、V2X等技术,能够实现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并且与自动化设备以及队伍行驶等功能。
郝景贤告诉雷锋网新智驾,这个项目,从立项到洋山深水港项目落地,只用了1年时间。
速度的背后是多年以来,上汽在乘用车领域的智能化累积。从ADAS到 L3,上汽都有相应的技术部署:今年4月份,上汽在Marvel X pro,实现了第一个L3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打造了上汽第一个智能驾驶控制大脑;刚刚上市的RX5 MAX的高配车型就搭载了标配满足L2级别自动驾驶的AI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括具备识别行人能力的AEB主动刹车,带排队跟车功能的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TJA交通拥堵辅助功能等。
用一个具体量化的数字来说明就是:上汽自主开发的智能驾驶汽车样车测试总里程接近12万公里,在开放道路的测试里程已超过10000公里。郝景贤认为上汽这些在乘用车上的累积都是能够反哺到卡车上,因为智能驾驶底层技术都是相同的。
除了技术上进行相应的方案准备以外,工程化能力对于自动驾驶卡车的落地同样重要。作为一个主机厂,上汽在完整的产业链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事实上,在自动驾驶的产业链上,上汽布局得足够早,也足够前瞻,在自动驾驶最为重要的「感知」、「规划」、「决策」层,上汽都做了相应的部署。
在感知层面,上汽和mobileye签署了战略合作,上汽智能驾驶产品集成Mobileye最新的机器视觉芯片。
在控制系统方面,在2017年,上汽就和TTTech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成立合资公司,全力推进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ECU的开发。
在规划层方面,上汽通过对高精度地图的投入,完成对规划层面的布局。2017年,上汽控股中海庭,获取地图采集生产资质,为上汽智能驾驶打造高精度地图。
具体反映到5G智能重卡上,就是上汽自主研发车规级的智能驾驶域iECU和5G、V2X网联域控制器iBox开发电控底盘和LNG+AMT动力总成的集成和控制技术、清洁能源底盘,以及完整的针对该项目信息和网络安全技术,都是能够打造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量产化方案。
据悉,上汽的5G智能重卡,是基于上汽红岩的车头进行改装,采用mobileye的视觉芯片,以及英伟达的计算芯片,以及安波福的毫米波雷达。
郝景贤向雷锋网新智驾强调,上汽的5G智能重卡完全基于正向的开发思路,智能重卡所应用的智能驾驶系统、动力总成、新能源的NLG都是正向开发思路出发,从场景定义、整车性能、系统参数、都每一个功能的开发行程,零部件认证、系统认证到整车系统的模型都是遵循汽车行业最严谨的开发流程。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无人驾驶的外展区,上汽也展示了5G智能重卡的概念车,郝景贤告诉雷锋网新智驾,明年年底,可以实现小批量量产,但整车的开发周期需要3年时间,因此最终的形态将会有所不一样。
此次上汽的智能重卡第一个落地的场景是:港口。
港口的场景有其特殊性,港口内常年大雾,对于传感器的要求特别高,洋山港当中所必经的路段——东海大桥常年吹侧向风,对于卡车本身的控制要求高。针对这些港口当中的特殊条件,郝景贤向雷锋网新智驾表示:上汽的智能重卡都是做了相应的优化和改造,目前上汽的智能重卡都是按照抵御8级风进行设计。
此外,码头作业环境复杂,要求智能集卡与港机设备的交互耦合,在箱区和岸桥作业区域复杂定位信号环境下的精确停车(±5cm),未来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为了更好地保障作业的安全,上汽的智能重卡能够在5G的网络环境下,进行V2X的联动,进行安全冗余的保障。据郝景贤透露:我们通过智能驾驶重卡的开发以及基于V2X的队列行驶技术,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大缩小汽车行驶间距,非常明显提高东海大桥通行能力。我们做了初步测算,应该可以将东海大桥的通行能力提升一倍。这两个方面能够显著的为港口运行。
落地洋山港
与2015年、2016年相比,今天的自动驾驶发展阶段更为聚焦在落地以及商用化应用层面。而落地息息相关的就是场景的选择。
上海新片区的临港物流园区到洋山深水港之间,总长32.7公里,属于半封闭的区域,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片区具有稳定货源,是天然适合自动驾驶落地的良土。
今天上汽所着力传递的信息也是打造一台可面向商用落地的智能卡车。因此除了技术攻关以外,上汽必须要探索出一条明确的商业思路。
为此,上汽联合了中国移动、上港集团共同签署了跨度为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三方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体系,上汽所负责的就是做好智能重卡和车队管理系统的开发;上港提供完整智慧化集装箱吞吐业务场景和数据,以及相关自动港机设备;中移动则是建设覆盖临港、东海大桥、洋山港运营区域的多场景V2X和5G通信环境。
上汽集团、上港集团、中移动,三方都制定了“三步走”的时间计划。
第一步是预计今年内,能够实现整个深水港到临港全过程的示范运行,如实现自动化港口码头的交互作业,东海大桥的高速行驶以及物流园区的示范运行。
第二步是明年实现小批量示范运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箱作业,参与到目前港口作业的货运一部分。
第三步是预计3-5年,实现大批量真正智能驾驶的作业环境,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开发和示范、批量的商业化运行。
据郝景贤介绍:随着项目进一步发展,这一整体解决方案还可能进一步融入临港地区的海铁联运系统。长远来看,这个项目的技术成果将来是有可能从集装箱智能运输向城市公交、大型物流园区等商用车应用领域进一步溢出。
总结:
洋山港每天有接近 4.5 万个集装箱在这里流转。2015 年,这个港区平均每天要迎送超过 12 艘远洋货轮。
洋山港四期加起来的吞吐能力超过 4000 万标准箱,相当于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的总和,也是全球港口一年吞吐量和的十分之一。
自动驾驶卡车的到来将会极大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未来的码头将会实现完全无人化,每一个流程都迈向程式化,码头将彻底智慧化、无人化。
目前,上汽的自动驾驶卡车驶向洋山港是其商业化层面的第一里路,未来上汽自动驾驶卡车将释放最大的潜能,勾勒一副完整的商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