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今年的“一号工程”,推出科创板是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资本市场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关注度的重要举措。如今,已有28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它们的表现时刻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但是,科创板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支持新经济方面发挥更多作用,扩容是必须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在推动企业到科创板上市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给予补助、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库”等。
那么,在培育科创板“后备军”方面,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已经提交注册的企业有何亮点?上交所在对申报企业的问询过程中,又关注了哪些问题?本期科创板专刊,将对这些问题一一予以解答。
地方培育科创板“后备军”两大看点:
高额补贴和建立资源库
■本地见习记者 倪楠
从科创板开市至今,已陆续有28家企业登陆科创板。记者注意到,目前来看,这28家企业属地较为集中,大多数来自一线城市,且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明显多于中西部地区企业。
而随着科创板企业申报数量的逐渐增加,其属地也逐渐丰富起来,各地方政府逐渐出台各种政策支持本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在推动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科创板培育更多的上市资源。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徐汇区此前发布的《关于建设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打造徐汇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实施办法》提出,可给予落地项目建设单位不超过项目总投资50%,且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贴。
记者注意到,这是目前为止地方政府针对企业上科创板给出的最高补贴额度。
福建省科技厅发布的《关于在省级创新型企业中征集拟报送“科创板”后备企业名单的函》指出,为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加快赴科创板上市,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拟建立“科创板后备企业库”,筛选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在1亿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入库培育。
事实上,在科创板尚未开市之前,全国多地就已经出台各项政策鼓励本地企业去科创板上市。而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为优质企业提供补贴和打造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并纳入“后备资源库”,是政策中的两个倾向点。
对于各地政策中的倾向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代表地方科创能力情况,是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目前来看,各地能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已经差不多都在申请中,因此,各地在科创企业培育上还要下功夫,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申万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方对科创板都很重视,有些地方甚至有千万元级的补贴。地方政府支持科创板既是应尽的义务,也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但补贴政策应该适度,避免出现利益输送。
刘向东表示,各地在科创企业培育方面,首先要注意如何利用各类直接融资资金,包括种子基金引导科创企业掌握核心科技,使其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这些方面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环境,拿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劲头和决心,谨防急功近利的心态拔苗助长。”
除科创板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的公司外,目前还有不少企业进入辅导阶段。北京证监局信息显示,7月份有4家企业接受保荐机构的辅导,分别是中信证券辅导的北京键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辅导的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辅导的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创板“后备军”
要用更严格标准要求自己
■本报见习记者 郭冀川
科创板面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吸引了一批新经济领域的优秀企业上市,未来还可以吸引国外的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成为科创板后备企业,科技成长型企业跃跃欲试,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措施,“科创板种子企业名单”“科创板后备库”,举办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培训会等等不一而足。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准备申报科创板的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行业定位;其次要比照科创板的上市标准,确定最合适自己的上市方案;再次是梳理公司的经营体系,规范公司制度和财务制度,符合上市的基本要求;最后是参考已申报或已上市的企业,从信息披露、问询等方面做好准备。
中国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付立春认为,企业申报科创板的前提,就是要属于这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严格贯彻上市要求,提前做好上市准备。“科创板的后备军应该转变思路,用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随着对申报企业问题的梳理,上交所也在总结问询经验,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让公司的问题无所遁形。”
方正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黄博对记者表示,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是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试点,其核心之一即是信息披露,申报企业受到中介机构、监管机构、新闻媒体以及公众的监督,这就要求申报企业必须做到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注册制不意味着监管尺度的放松,其强度甚至更甚于现有监管制度,企业的规范性仍然是其能否顺利上市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企业必须提早并严格的进行规范化运营。”
由于科创板根据科创企业的特点,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不再单纯以利润作为企业价值的唯一评判指标,这一系列措施也让申报科创板的企业面临着如何定价的问题,对保荐机构来说,这也是难点所在。
对此,黄博表示,科创型企业的成长能力和未来的行业规模、研发能力、现有技术的成熟度、发展路径、市场地位等指标,都将成为科创企业价值的重要评判依据。具体的定价,一方面,可以用已完成的股权投资估值作为参考;另一方面,需要专业的行业研究团队介入,通过专业分析,综合评判给出合理估值。此外,在锁定期内,为防止企业的业绩下滑,券商必须做好持续督导工作,帮助企业强化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有券商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正是看到科创板上市要求与其他板块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保荐与督导过程中,会将企业的科技定位作为辅导企业最核心的工作。
“若企业在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上符合要求,但并不属于科创板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会建议他们先耐心等待一段时间。考虑到科创板的包容性原则,未来这类具有科创属性,却不是几大支持产业的公司,也会有登陆科创板的机会。”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10家拟登陆科创板公司提交注册
各有独门武器
■本报见习记者 樊融杰
根据上交所数据,截至8月27日19时,共有10家拟登陆科创板的公司提交注册。《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发现,上述10家公司在2017年、2018年的平均研发费用分别为1.24亿元、1.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09%、21.77%;而研发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16年的12.46%增长至2018年的13.28%。
“研发费用比例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科研程度的高低;一般来说比例越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就越高。”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许多情况下,还要结合企业的综合情况来进行评估”。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上述拟上市的10家公司中,主营手机业务的传音控股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费用最高。2016年-2018年,传音控股分别投入研发费用3.85亿元、5.98亿元和7.12亿元。
“手机行业的研发成本非常大。”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为要把手机的各方面质量做到非常可靠,需要至少上千人的研发团队,而且手机的新品还要持续跟新,研发费用绝不能少”。
“传音控股一直在非洲扎扎实实做渠道,不断针对非洲开发适合其本土的相关产品,并且其是全球唯一一个在非洲有工厂的手机厂商。”孙燕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是传音控股能够成为‘非洲手机之王’的重要原因”。
财报数据显示,传音控股在2016年-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6.37亿元、200.44亿元、226.46亿元,其净利润在近3年时间内由0.86亿元增长至6.54亿元。
此外,根据公开信息,目前拟登陆科创板的另外9家公司也不乏亮点,各个都有自己的独门武器。
其中,天奈科技为中国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企业;世纪空间是中国第一家与国际技术领先的卫星系统研建机构合作并自主拥有独立运控商用遥感卫星系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石网科在2018年被Gartner评为亚太地区企业级防火墙“全球性厂家”;申联生物独立掌握多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合成肽疫苗核心技术;恒安嘉新背后有三大电信运营商直接或间接持股。
同时,《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上述10家拟登陆科创板企业近3年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4.93%、55.6%、56.05%。而已上市的28家科创企业在近3年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52.98%、52.36%、52.3%。在业界看来,两者数字的接近也间接反映了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已上市企业相似。
“拟上市公司要按照上交所审核要求,归属于科创板6大行业并一定要有成熟的核心技术、高效的研发体系,被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等。只有这样才能顺利通过科创板审核。”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科创板问询事无巨细
严把“后备军”质量审核关
■本报见习记者 李正
截至8月27日,科创板与注册制已平稳运行了27个交易日。截至2019年8月27日记者截稿,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共28家,有40家企业处于上交所问询状态。
从企业问询与回复情况来看,对首轮问询尚未回复的企业有10家,已经回复首轮问询的企业有13家,已经回复第二轮问询的企业有9家,已经回复第三轮问询的企业有5家,已经回复第四轮问询的企业有3家。
“科创板企业通常会进行三轮问询。”北京匀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李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情况下,上交所对其进行的第一轮问询,是针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做出的审核和提问;第二轮主要是对企业的经营业务和风险进行问询;第三轮是针对企业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关注度较高的决策行为做出提问。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实行的是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不需要经过行政审批,所以上交所的问询十分关键。
董登新认为,上交所问询的重心应该放在两个问题上:第一,对科创企业的定位属性进行判断,判断企业是否属于科创企业,这是企业登陆科创板的基本门槛;第二,受理企业资料的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此外,据记者观察,上述尚未对首轮问询进行回复的10家企业,信息更新时间都集中在8月份。而上交所在科创板申报企业的问询方面十分细致,上到企业专利技术,下到员工福利待遇,一轮问询囊括了几十项甚至上百项不同问题。
对此,李想认为,企业未回复的因素有几方面,从企业本身来看,可能因为被问询的时间比较晚,或企业对问题的准备不太理想;从问询内容来看,科创板开市以来,上交所对后续申报企业的问询更加细致。
李想表示,问询虽然问题较多,但核心还是围绕以下几点:企业股权结构是否清晰、业务是否满足科创板定位、财务信息的披露、管理层问题等。
“上市公司造假事件,买单的都是投资者,所以上交所细致问询的最大受益者是投资者。”李想表示,细致的问询可以严查企业存在的问题,使投资者可以清晰明了的了解投资标的。
董登新表示,从上交所层面看,问询的内容应该清晰,从被问询企业来看,要尽快配合回复,同时,上交所在科创板推出初期要加速审核,提高扩容效率。
“目前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只有28家,大量的股票筹码被锁定,流通股较少,没有办法承载大资金的进出,所以目前的科创板应该加速扩容,否则会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董登新表示,上交所问询的内容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包容性精神也应该体现到问询的细节当中。
确保科创板后备企业够真够硬
■择远
科创板的成功上市,引发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各地对科创板后备企业的储备,也呈现出热火朝天之势。笔者认为,不管是对后备企业的筛选还是推荐,有两大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首先,要确保挑选的企业够真。
这里所说的真,笔者认为就是要求企业要讲真话、做真事。
不可否认,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借力资本市场是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政府高层一直在说,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且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予以支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有这方面需求的企业都能得到支持。我们常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发展也是如此。毕竟,资本市场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把它用好、用足。如果企业谎话连篇、业绩造假、创新能力造假,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被市场接受?怎么可能得到投资者的尊重?
当然了,在这过程中,中介机构也要切实履行好“看门人”的职责。中介机构诚实守信、勤勉尽责是解决上市公司与广大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制度安排。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机构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的法定职责,能有力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我们看到,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接受问询是必须经历的一个步骤。至于问询内容,会围绕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业务模式等诸多问题展开。总之,只要是投资者关心的话题、资本市场的问题、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话题,都会是问询的内容,企业必须如实予以回答。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问出一家真公司”。
其次,要确保挑选的企业够硬。
这里所说的“硬”,是企业要有“硬核”。
推出科创板是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资本市场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关注度的重要举措。同时,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所以,在科创板后备企业挑选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那些质地优良、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在为科创板企业储备资源的时候,寻找的是那些创新能力不强、市场认可度低、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会服务好创新驱动发展?怎么可能会受到市场的认可呢?
退一步说,这些企业就算是辅导完毕了,材料申报上去了。鉴于科创板实行的是注册制,只要申报材料一经接收,所有的信息就会公开,接受市场各方的检验。如果公司不“硬”,在这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最终可能就是主动申请撤回材料。那么,到头来大家的努力就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科创板的大门已经打开。从受理的情况来看,包容性特征体现明显。但是,“包容”不意味着什么样的企业都能进入科创板这个大家庭。因此,在挑选“后备军”的过程中,还是要选择那些有核心竞争力、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能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