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在沪被罚事件发酵 专家:不能用老办法管理新业态

2019-08-16 22:25发布

近日,滴滴、美团等网约车平台因向不合规车辆派单被上海交通执法部门处罚一事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再次引发了一场关于网约车准入门槛的讨论。

据了解,根据交通部等七部门此前要求,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出台了网约车细则文件,但宽严程度各不相同,尤其在驾驶员方面规定出入较大,其中重庆、深圳、珠海、厦门等多数城市均未对驾驶员户籍进行限制,但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数几个城市则要求驾驶员必须本地户籍,而以广州、成都为代表的几个城市的规则稍显人性,要求驾驶员需具有本地户籍或取得本地居住证。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上海市交管部门检查中发现的不合规车辆问题主要出在网约车驾驶员不是上海户籍。而事实上,两年前关于网约车驾驶员户籍的限定规则莆一出台,就曾引发一定讨论,有声音认为,这样的准入门槛有必要,有利于保证运营秩序和安全;但也有声音认为,将降低网约车的便利性,使大量网约车车主难以生存、或者转入灰色地带。

 国内网约车治理不断完善




“如果要求驾驶员必须是上海户籍才能开网约车,客观上对有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和个人来说不太合理。”在上海从事互联网工作的思聪对记者表示,获得上海户籍对于外地人来讲难度非常大,而网约车属于服务型行业,本身就需要大量的驾驶员充量。据他了解,因为网约车驾驶员的工作相对比较辛苦,收入也不算丰厚,多数本地年轻人都不会主动选择从事网约车工作。

按照监管的时间表,从今年1月1日起,网约车司机必须通过资质审查,持有“网络出租车经营许可证”和“网络出租车驾驶员证”双证才能在网约车平台上接单。“在上海乘坐出租车或网约车出行的人不比坐地铁、公交需求量小”思聪告诉记者,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对网约车限定“沪籍沪车”,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势必会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影响。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事实上,有不少城市近年来都对网约车相关规定进行过修订,并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例如,2018年6 月,重新修订的《芜湖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正式颁布。细则修订后,芜湖拉平了网约车和巡游车的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网约车准入标准。比如,车辆准入条件由必须市区注册放宽到皖B号牌,车辆标准高于等于传统巡游车即可,人员条件也放宽至全市户籍及居住人员。

同年10月,三亚市也公布了修订版《三亚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相较原来的《实施细则》,修订版放宽了驾驶员准入条件,取消网约车驾驶员户籍限制,增加了每辆网约车对接平台的数量等。

据了解,在首次公布网约车新政之后,包括泉州、兰州、杭州等10余座城市都主动对网约车管理细则进行了修订,部分城市选择降低网约车准入门槛,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部分城市还将新能源网约车列入规定,进一步规范网约车市场,在淘汰老旧车型的同时,提高了网约车车型档次。

专家建议动态监管解决安全问题

据了解,今年7月份,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累计对滴滴、美团等14个平台共计检查21次,对没有完成清退不合规车辆等违法行为开出罚单114张。滴滴出行和美团出行共收到累计570万元和153万元的罚单。对此滴滴出行回应称,目前提供分批清退方案并没有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整改工作还在沟通中。



上海官方通报称,针对各大平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且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上海交通执法部门将提请通信管理部门,根据执法检查情况依法依规处置,直至作出暂停发布、下架APP或停止互联网服务、6个月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处置等处罚。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记者,根据国务院有关鼓励创新、促进就业等相关规定,特别强调要为新业态发展预留空间,网约车本身就是一个新业态,它是出租车发展到2.0时代的互联网+的一个必然产物,所以发展网约车没有问题,但不能用老方法来管理这个新业态。

朱巍认为,如果用老方法对车、对人去做一个准入门槛限制,就等于扼杀共享经济,扼杀网约车这个新业态,会减少更多就业机会。因此相关部门不能为了监管而监管,真正需要监管的是守住安全底线,不能把监管放到资质上,也不能把资质监管前置化。

不过,朱巍坦言,自己并非提倡动新业态不需要监管,而恰恰相反,他建议相关部门通过信用监管、动态监管来解决网约车安全问题,至于平台能否解决安全问题,不能用资质去要求,而是可以通过良性市场竞争,通过市场评比,鼓励做好安全监管的企业去发展,而非干扰市场竞争的行为,反而不可取。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2566514431714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