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金融科技行业竞争四大趋势预测

2019-08-15 05:54发布

金融科技强监管进入常态化,监管科技将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金融科技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社会福利的同时,金融科技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也不断加强。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2018年12月比较全面地阐释了金融科技的监管思路,提出:任何金融活动都不能脱离监管体系,不能以技术之名掩盖金融活动的本质;不论对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科技企业,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穿透式监管;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其与网络、科技相伴生的技术、数据、信息安全等风险反而更为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应该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

在过去几年,监管方在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和ICO等方面密集出台了多项严监管措施。在2018年7月召开的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中,有关方面审议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这意味着,2019年,防范风险依然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金融科技的强监管将常态化。同时,监管科技在金融科技监管上将发挥持续性作用。2018年8月,证监会已正式印发《中国证监会监管科技总体建设方案》,后续其他领域的监管科技方案也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地。

传统金融机构全面发力金融科技转型

2018年以来,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边界更加清晰,互联网企业定位金融科技,以技术输出为主,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更加深入,二者均通过战略合作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以银行业最为典型,银行业依托长期积累的风控、管理、数据和技术优势,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趋势,主动与金融科技企业实现跨界合作,互利共赢。据统计,全球排名前100的银行中,有52%的银行通过与科技公司合作来强化自己的数字化能力。如花旗银行与LendingClub合作,在信贷服务不足的社区中提供相关服务;富国银行应用EyeVerify的眼纹识别技术,为企业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安全体验;桑坦德银行购买美国金融科技平台Kabbage的服务,提升其在英国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竞争力。从国内发展看,2017年,工农建中四大国有银行分别与京东、百度、阿里、腾讯开展战略合作,在四大行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已经呈现越来越紧密的态势。2018年以来,该类合作向各类银行拓展,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均有体现。预计未来的合作领域还将进一步拓宽,有望建立起联合创新和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成为更有效的现代金融体系。

同时,2018年以来,银行自身也发力金融科技,银行业通过建立科技公司等形式积极布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创新信贷业务、风控系统、理财产品等,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形成自身特色。



互联网巨头引领金融生态圈打造

在政策法规监管越来越规范、经济形势总体看好而且企业对于提高运营效率压力越来越大、用户对于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以及作为先进技术的代表,自然容易成为领头羊。在过去十来年时间,不断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态”链条。对于后来者来说,他们只有三种选择,但是绝大部分是被淘汰。这其中,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BATJ,凭借其自有生态圈的打造,利用金融服务有效融入客户生活场景中,迅速占领零售金融市场;领先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着手构建生态,将其服务切入客户场景中。

从生态链条大致分为支付、融资、储蓄与投资以及其他四个维度。不难看出,以BATJ为首的中国互联网关键玩家们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生态闭环,而且从业务模式上看,线上线下高度融合,体现了已经不是那么热的O2O模式,完整产业链包含:支付、借贷、资产管理、信用积分(征信)等。

行业融资规模显著增加,以区块链为主的金融科技获资本追捧

2018年以来,以区块链、智能投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开始发力,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拉高2018年行业整体融资规模。1-9月,金融科技行业共融资1547.14亿元,环比上升0.97%,融资302例。其中,区块链共计融资共计204例,占比67.55%。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在游戏、娱乐、能源等细分领域应用的新兴技术平台不断拓展。融资向区块链行业中实际应用场景平台的大幅倾斜,而不仅局限于虚拟币交易相关平台,表明我国区块链发展已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融资额排名第二的是外围服务,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征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共发生76例融资,占比25.17%。

从融资金额的分布上看,行业马太效应显现,平台规模与获得融资金额成正比;但从融资案例发生数量上而言,规模相对较小的金融科技平台,也凭着自身业务优势以及发展战略,受到许多风投机构的青睐。

文章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group/672497038967753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