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出现,打破了出租车司机的独占经营权。图/某网约车平台官网
4年了,锦州市的网约车市场至今仍是一个死结,这在近来数度受到聚焦。据媒体报道,自从2015年7月锦州市政府发布通告,严禁私家车利用打车软件从事非法营运活动,网约车就再难甩掉“黑车”身份,而“以身试法”的司机面临的往往是数万元的行政处罚。
锦州市交通局有人员称,锦州的网约车不针对个人车主开放,只面向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平台公司。遗憾的是,锦州迄今没有一家网约车平台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一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工作人员曾先后十多次拜访当地政府,但至今仍无解。
网约车合法化在当地迟迟无法启动,直接原因自然是出租车司机的反对,但根本上仍是对既有利益的不舍。锦州的出租车牌照,是政府出售给司机的,网约车出现之前,价格要60多万元,现在跌到了30多万元,还有价无市,回本遥遥无期。网约车的出现,打破了出租车司机的独占经营权。在这种情况下,就难免出现多个部门之间的推诿。
但如今,在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网约车、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一味拒绝不过是“刻舟求剑”。如今移动互联网和AI已深刻影响民众生活,5G也呼啸而来,为了固守旧利益格局而拒绝互联网带来的红利,这里面的得失显然需要当地多些掂量。
这般回避态度,也在与国家的顶层设计发生龃龉。就在这几天,国务院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要求,提到推动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探索适应新业态特点、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公正监管办法,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
针对该要求,8月8日,交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业态需要量身定制监管方式,不能按照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还特别指出,要进一步优化网约车准入条件,打破“玻璃门”和“旋转门”,为平台经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18年5月,芜湖市新版《网约车细则》出台,降低网约车上路门槛。图/新京报网
包容而非拒绝,适应而非限制,留足空间而非“掐死”,制定新制度而非沿用旧思路……网约车该如何管理,国办的意见和交通部的表态已经明确指出了原则。近一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在逐步放宽网约车的准入门槛,多个城市取消了对司机户籍、居住证、车辆轴距的限制、降低对车辆售价的要求等。此次意见的发布,势必将加快这个趋势。
对地方而言,也宜顺应新业态监管要求,以新型监管模式对接“善治”期许。平台经济是新生事物,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中最困难的,就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地方政策在面临新与旧的选择时,犹豫和迟疑在所难免;牵涉到安全问题的,该守住安全底线也得守住。但无论着眼于满足民众需求还是培育新增长点,都有必要让部门利益让位于公共利益,摒弃因循守旧态度。
说到底,比没有共享单车、网约车更让人担心的,是对包括平台经济在内的新业态的排斥。这次国务院强调对平台经济要建立健全新型监管,正是对那类削足适履、因循守旧做法的置否,也是在为新业态洗去“黑产”的污名。希望地方层面也能顺承这份政策善意,对表“审慎包容”要求,营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为市民生活便利度做加法。
□刘远举(专栏作家)
编辑:孟然 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