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热衷于探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时,一些资本和企业的目光早已从蓝天转向了海洋。浩瀚的海洋是人类的盲区,但它却是水下机器人的大舞台。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80.65亿元。高盛则预测,202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可以看出,水下机器人只占据其中相当小的一部分,未来具有可观的增长潜力。
不过,尽管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以及长达3.2万公里的海岸线,为水下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伴随着海底作业日益增长的高需求,背后隐藏着的是技术实力的不完备。
人人都说的“水下蓝海”究竟何时到来?除了业内人士的肯定之外,资本的进驻也证明其一定是朝阳产业。但博雅工道的创始人熊明磊坦言,水下机器人产业达到理想中的市场规模至少需要20年时间,“国内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多,希望资本市场能多给水下机器人企业点时间。”
十余年技术积累,博雅工道深耕水下市场
博雅工道诞生于北大工学院,依托北大十余年水下装备技术研究实力孵化而出。创始人熊明磊为北京大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硕博连读,在校期间曾担任北京大学机器人竞赛代表队队长,还带队获得过国内外多项机器人大赛冠军及一等奖。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熊明磊获得了130万元种子轮融资,博雅工道就此成立。创立至今,博雅工道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超过1亿元,并于2018年全面实现盈利。目前,企业拥有各类专利及著作权百余项、国际商标20余项,已逐步成为国内海洋智能装备领先企业。
无人机获得大众关注时,大疆的异军突起让一大批理工男惊叹甚至疑惑:“2012年、2013年我们自己玩无人机还要培训个两三天才能上手,大疆竟然能做到拆开快递就能用,那水下无人机是不是也能做到呢?”
伴随着大疆的崛起,从2013年开始涌现出一大批水下机器人玩家。早期,由于消费级水下机器人与无人机在一些技术手段及行业整体情况上相似,大量的消费级水下机器人厂商争相做这个行业的“大疆”,但市场并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迅速被打开。
熊明磊向亿欧讲述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2018年初我带家人到海边度假,带了一款我们推出的水下摄影鱼。当我想用它潜水摄影的时候被家人以‘麻烦’为由拒绝了,我就意识到,水下摄影是个‘伪需求’,本来20块钱一个防水手机壳能解决的问题被理工男搞复杂了,于是我下定决定砍掉这条生产线。”
经过了大量的行业调研和试错后,熊明磊发现,当前水下机器人市场行业级应用的需求远大于消费级,于是,2018年博雅工道重点开拓海洋智能装备行业应用市场。实际上,不止博雅工道一家转变了方向,大批水下机器人厂商在试错后纷纷调整了消费级市场的占比和布局,从不同程度上开始在海洋监测、水下工业设施检修、生态监测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探索。
深耕海洋智能装备,军工、海事等领域将全面开花
博雅工道教育科研产品 水下直升机ROBOLAB-AUH
具体来说,博雅工道进军的海洋智能装备行业包括军工、海洋海事、教育科研等领域。其中,军工主要包括水下巡游、追踪、勘察等应用场景;海洋海事包括工程巡检、水下打捞、水下搜寻、河流治理、水下采集等应用场景;教育科研则涵盖了竞技比赛、科技研究、高校教学等。
在整个to B市场的拓展上,熊明磊认为其与飞行机器人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商业方向,“与其参考大疆的打法,不如深思第一台挖掘机是如何打入的国内市场,”他说,“以前施工全靠人力去挖、去填,挖掘机实现了降本增效,在海底,水下机器人的角色其实和挖掘机是一样的,安全性也显著提高。”
近年来,发力海洋智能装备的水下机器人企业不胜枚举,市场展现出一片繁荣,但熊明磊表示,水下机器人的行业壁垒比想象中要高,国内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远,“国家海洋局买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水下机器人,全部都是进口。”这也意味着,国内水下机器人厂商科技实力的提升将会是一场持久战。在博雅工道的整体投入中,研发投入高达60%~70%,熊明磊也表示,为了公司的长期发展,高研发投入“不会被轻易动摇。”
博雅工道智能仿生鲨鱼深海潜航器ROBO-SHARK
在技术方面,博雅工道自主研发的无线缆声波通讯技术摒弃了常见的线缆方案,操作更加简单。在水下,传统的WiFi、蓝牙传输方式几乎无法进行传播,该项技术采取仿生的方式,模拟海豚用声波进行通讯、定位、导航等,可实现用户使用配备声波传感器的遥控器,便可对30米以内带有接收装置的水下机器人进行精准控制。
此外,博雅工道通过重组电池结构、加强流体仿真设计、改变运动方式等途径,显著提高了水下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和稳定性,减少了在水下“罢工”救援难度提升的可能。
另外,博雅工道近70人的研发团队分别在前沿技术和工程技术上重点发力,已提前布局了国内水下机器人重要零部件供应链。熊明磊表示,由于深海装备是发达国家明确限制出口的高端技术产品,国内厂商更应该注重专利和技术研发,为了避免“卡脖子”的事件发生,在未来两年博雅工道的自产率将提升至95%。
前景广阔但技术不足,资本市场要更加耐心
资料显示,20世纪中叶,美国利用自主研制的潜水器在西班牙收回了一枚氢弹,从此水下机器人的军事应用价值受到重视;之后,无人遥控潜水器在海洋调查、油田开采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更是让人看到了水下机器人的行业应用价值。
尽管我国起步较晚,但也积极加入了水下机器人的研发应用中。无论从国家还是从市场角度看,水下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再加上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熊明磊认为,未来水下机器人产业必定将出现“井喷”的增长格局。
不过,同样因为技术的限制,我国在赶超发达国家的路上还要走很久。熊明磊说:“我们时常提醒自己,公司当前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公司落后的研发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我们还将长期处于企业发展早期阶段,作为缓慢增长型的重科技企业,十分希望资本市场能多给我们一些时间。”
另外,熊明磊指出,国内行业配套不足也是制约水下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博雅工道已经在着力提高重要零部件的自产率,但是一些重要设备的供应链还是布局在海外。以3D成像技术、激光扫描为例,“国外要比国内好很多。”
博雅工道也在积极吸取海外成功经验,丰富业务内容。全球最大的水下机器人运营商Oceaneering日前发布了财报,财报显示,仅以水下机器人租赁的方式,今年一季度, 在ROV利用率53%的情况下实现业务收入8800万美元,净利润140万美元;二季度,ROV使用率提升到62%;营业收入增长到12400万美元,净利润大增至870万美元。
大型水下机器人动辄几百上千万,这样租赁的方式为企业减少投入,也提升了博雅工道机器人的使用率,熊明磊表示,未来将考虑此种方式增进营收。
尽管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有很多,熊明磊表示他的电脑有两份文件绝对不会关闭,“一个是公司产品目录,让我能够清醒地认知公司还缺什么,以便及时布局;另一个就是人员简历,让我知道要完成这些任务,我还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加入。”
熊明磊坦言,要达到理想中的目标并非一朝一夕,“20年后能实现已经很不错了。”欧美国家沉淀几十年的技术实力十分深厚,国内水下机器人厂商能够做的,就是比别人更勤奋。他说:“我们相信未来的市场还有很大,也不愿意做一个能果腹就好的传统企业。未来我们仍将在研发上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探索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