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由国家旅业举办的2019上半年文化和旅游大数据解读沙龙在京举办。活动旨在通过大数据解读2019年上半年文化和旅游经济运行情况,为行业提供可规模化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行业内高度重视和关注。
当日,来自行业内精英共聚一堂,中国旅游院院长戴斌现场用大数据去解析上半年文旅经济所呈现的优势和短板,以及未来文旅发展趋势。
戴斌:海外游4个小时时间无处打发,市场可以开发碎片化产品
首先,从数据采集、数据生产,数据分析,数据传播四个方面,戴斌全面而又详细地介绍了官方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样产生的数据可供行业内参考的价值。戴斌用生活和当下的现象深入浅出,贴近当下将枯燥的数据解读。这份数据来自国家之间,37000家旅行社,多行业等提供的数据。
“数据不会说谎,但用数据的人会说谎。”戴斌指出,数据是有价值的。数据是帮助我们认清形式,帮助我们决策,不管从宏观面,还是微观面。可以帮助我们仰望星空,也可以看清脚下的路。
关于数据有什么价值的问题,数据对文旅的作用。数据可以改变人的消费偏好,增加时间消费的变量,从宏观面,增加一天假期,可能带来产能增长,也可能带来产能下降。这些问题需要系统,从国家宏观面决策。从微观面,我们企业在考虑政府要不要增加一天假期。
戴斌举例,今年五一4天小长假全国旅游人数1.96亿,旅游总收入1176亿,这个数字这么大,我们是不是该做文旅了?不是,我们还需要看结构数据。
人们去哪了?净流入净流出省份分布区域,这些人去多远?发现主要流出省份在东部发达城市,人均出入半径200公里。人均消费380元,包括吃饭住宿电话等消费。加起来就是旅游收入。我们做高端是不是做不了?不是,我们中国人再小的数据,乘以13亿的人口基数,对于旅游市场,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开发的数据。
在2009年-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数据波动图陡增背后,是由于当时签证政策变故,汇率变动。再加上自由行越来越多。数据也会反映各项政策等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所以,旅游业者在做旅游决策时也不得不考虑。
怎么使用数据?一个为政策的宏观决策做支撑。从文化旅游经济方面,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对企业看结构化颗粒性,通过市场数据了解消费习惯。
据数据反映,越来越多游客在海外游4个小时时间没法打发,市场可以开发碎片化。关于旅业者怎么运用大数据对自己的旅业做出,戴斌指导大家怎么解读数据,宏观层面看市场基本面,微观方面可以看消费结构细节。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做商品的分发。
戴斌强调,发达国家对数据需求精准,希望大家重视数据。未来大数据在旅游业中起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在之后的讨论环节,一位旅业者反映了自己数据在旅游方面的现状。戴斌解释,欧洲市场当下在增长。
其次,他指出,对方提到的有数据分析说中国人希腊游消费主要是购物问题,不是法定数据。
宏观数据显示,免税店在欧洲游客消费中比例下降。除过免税店,现在游客越来越在免税店外购物。
以前在免税店购物奢侈品,红酒等。现在游客消费越来越理性了。